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写作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好成绩,更在于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篇1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爱广西,爱广西的山、广西的水。
广西有许多处山水城市,有桂林、阳朔、北海、贺州……最能代表这个特点的便是全国闻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桂林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便形成了其天然的各种溶洞、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的漓江、貌似大象的象鼻山。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各种天然奇观尽聚桂林,象鼻山,就是桂林的'象征,它因山形酷似一头大象。她神奇壮观、形象兼备,鼻脚之间的水月洞就如同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潇潇洒洒。
桂林的山水也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常说“人间仙境、梦幻漓江。这话一点也不错。看第一眼漓江,只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清澈而平静。山的倒影再倒映下来,美得无与伦比。漓江是美的,它不会被任何天气影响以至丑陋—晴天,青峰倒影;阴天,漫山云雾;雨天,涟漪圈圈。
我爱广西的景色,也爱广西的食物。
广西有三大名粉: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以爽滑而闻名,桂林米粉入口香,爽滑,细嫩,容易入味;柳州螺丝粉和南宁老友粉都是以辣闻名,辣让食客更有胃口,为食客增加了食欲。
我们广西人,热情好客,有客人来,他们会唱起山歌,跳起山舞;他们又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和客人分享,还会搞一些活动让客人增添乐趣。
读文章的你,如果来到了广西,不要忘了逛逛桂林,吃吃三粉,这会让你领略到广西的美丽与魅力!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篇2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咱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咱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xx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咱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咱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咱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咱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咱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1是为了老人增寿2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篇3
陕西八大怪:不坐蹲下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每当吟诵起这首《陕西八大怪》,我不禁想起我的家乡: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它不仅拥有震惊中外、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古色古香的钟鼓楼,内涵丰富的大小雁塔,千古流芳的华清池……,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不能不令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比如,房子半边盖。主要是陕西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面条像腰带:陕西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加之陕西人豪爽,爱吃宽面,厚面,宽面条下在肉汤里别提多香了,又实在又筋道;还有那手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陕西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现在奶奶还常用这一招呢。
其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那里过年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俗。每到年前,一家十三口就会聚在渭南奶奶家。奶奶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准备了:今天炸丸子,明天蒸包子,后天煮肉……还有饸饹、锦糕、biangbiang面和一个顶仨的大馒头。吃不完的,就放到小院中的一个大瓮里,用竹篦子盖起来,吃时再热,一点也不会出现放皮之类的情况。每年春节,我们都可以大饱口福。
贴对联、贴年画就不用说了。每年都会有神气的新门神出现在奶奶家的大门。贴对联的浆糊不用买,而是支起小锅,用面糊自己煮。对联贴上去不平整,别急,用笤帚轻轻地抚一抚,它立刻服服帖帖了。各式各样的窗花更是琳琅满目,那喜庆的气氛由内向外,已满整个小城。怎么样,很有趣吧?还有更让我陶醉的呢。
与油田小里小气的花灯不同,陕西的大街上帅气的大红灯笼更多一些。尤其小街小巷,好像约定俗成一般,每家每户都会买两个挂在大门口。通上电,灯笼便红得透亮,更加神气。如果谁家有十二岁的孩子,做舅舅的就要给外甥再买两个。去年我就得到了,我把它们挂在窗口。外甥打灯笼——照舅,应该跟这个民俗不无关系。
新年钟声敲响,鞭炮放起。关了灯到屋外,便可看到奇异的景象:几乎每户屋外都有闪闪的红透的大红灯笼,铺成了一条光的路,与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每当这时,我都会为我家乡的民俗而沉醉其中。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地域文化,爱它的历史悠久,更爱它的语言。比如很好叫聊咋咧,孩子叫娃……还有善良淳朴的人民。不论日常生活还是过年,都有浓厚的兴趣在其中,令我陶醉沉迷。我亲爱的家乡的独特民俗就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呢!
古风古韵古长安,独特风情最迷人。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篇4
我的老家在陕西,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文明遐迩。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本文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独特的风俗文化。那里还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我们老家的风俗业多种多样,虽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导了。在我们老家如果家里人有过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们称这种面叫做长寿面,我也吃过但我认为味道跟普通的面条没什么区别。
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虽然我并没有真正的见过但大家都是这么告诉我的。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5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在城市中已经很少见了。
陕西皮影戏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我的家乡不仅是一个旅游圣地而且还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我的老家参观参观。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篇5
曾经有人说,要了解中华民族200年的历史,请你去上海;要了解中国500年的历史,请你去北京;要了解中国5000年的历史,就请你到陕西来。在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流传千载的风味小吃,有古朴奇特的风俗民情,有源远流长的地方戏曲,。所有这些,交织汇总成了华夏之根——陕西文化风情。
当你来到陕西的时候,你一定会为这些名胜古迹所震撼。这里有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squo;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沐浴的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的华清池、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景色格外绮丽的骊山、我国最大型、最现代化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的大雁塔、与大雁塔齐名的小雁塔、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钟楼……。名胜古迹,应有尽有。
提起陕西的风味小吃,那真让人嘴馋啊!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说的便是羊肉泡馍,元人王桢著的《农书·荞麦》便说的是荞面饸饹,有绵甜醇香,回味悠长的黄桂稠酒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灌汤包子、色泽乳白、表皮膨松,犹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可谓巧夺天工,深受人们的青睐的泡泡油糕、陕西凉皮种类犹为繁多,包括秦镇凉皮、汉中凉皮、岐山擀面皮,烙面皮,黑米凉皮,绿豆凉皮。岐山面继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遗风,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汤,回味长的15字特色,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葫芦头。有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的肉加馍……说的人直流口水。
当然,陕西还有有古朴奇特的风俗民情,有源远流长的地方戏曲,他们都让人回味无穷,只有当你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才能正正的感受到。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篇6
内蒙古的风景美食,足以让人魂牵梦绕。
——题记
“甘甜的美酒,醇香的奶茶,让我看不够草原如画……”在众多草原歌曲中,手把肉,羊排,奶豆腐,奶茶,让人垂涎欲滴。放假第一天,我便有幸来到“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这才让我这个生活在内蒙古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气息。
“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呈蒙古包状,由白、蓝两色组成,既干净又漂亮。一进门,好客的蒙族姑娘正站在门口向你用蒙语问好。整齐的蒙古袍,高贵的蒙古家具,浓厚的蒙古气息,让人感觉仿佛已置身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吃饭的屋子,蒙式餐具映入眼帘,画有祥云的银色底盘上整齐的摆放着白色盘子和瓷碗,筷架上搭着筷子,干净整洁,令人舒坦。
过了几分钟,羊汤上来了。一股浓浓的羊膻味扑鼻而来,我拿起勺子在装有羊汤的大锅里翻着,羊肚、羊肝等羊杂混在羊汤里。我吸了吸鼻子,嗯,真香啊!我禁不住大夸其词起来:“还是内蒙古好,有吃的还有喝的,不比别的.大城市差!”
细细品味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了奶皮子和奶豆腐。这次飘来的可不是羊肉味,而是奶香味。我夹起一块奶豆腐,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尝,闭上眼睛,仿佛坐在毡房里,听蒙古族人唱长调,看蒙族舞蹈,赏草原美景,品草原美食。
内蒙古,对于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雄鹰,但是,蒙着面纱的内蒙古正向你们款款走来……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