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作文是一种锻炼思维的好方法,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不过要说最隆重喜庆的,那就非春节莫属了。
因为奶奶是北方人,我们家还是保留了除夕夜里吃饺子的习惯。还记得除夕那天,小孩子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随心所欲地看会儿春晚,玩会儿游戏;大孩子们难得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喝喝茶;老孩子们一起打牌,叹气声,欢笑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十一点左右,长辈们就很自觉的起身去了厨房和餐桌。我和妹妹去看时,只见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做饺子。爸爸正在大碗里和面,先往面粉里加水,再用手细细的和匀和开来,和好的面又白又软。奶奶在做饺子馅,把剁好的肉末,白菜和着葱花,酱油等调料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完成后色香双全。看着大人们忙这忙那,我也忍不住自告奋勇地参与了包饺子的行列。爷爷包的饺子个个精神抖擞,排成方阵站在桌子上,而我包的饺子却像泄了气似的,只好甘拜下风。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煮饺子,在奶奶的指挥下,饺子们像一个个游泳健将似的排着队扑通扑通地跳入沸腾的开水中,不一会儿便煮好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前吃饺子。在旧社会,普通百姓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而现在我们虽然每天都可以吃上饺子了,但是在除夕夜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仅是食欲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能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风俗,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河南,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里地外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大,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儿。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有许多小孩子大人骑自行车赛跑像是开运动会似的,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儿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家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地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17,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儿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家乡的风俗。
还有,家乡过节的风俗很多:端午节,包粽子,系彩绳;重阳节,团聚,插茱萸;七夕节,看星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家乡的风俗,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最终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山林中。它长得非常凶恶,人人都怕它。它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年除夕,人们都忙着上山逃避它,突然有一位乞讨的老人从山下的村子外面走来。没有人关心这位老人,只有一个老妇人请他吃饺子,叫他赶快逃命。老人为了报答老妇人的好心,老人告诉她那个怪兽叫“年”,它怕红色、火光和声响。于是,人们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每年过年,都贴红对联,放鞭炮,点灯火。后来这个风俗越来越让人叫好,因此,这个风俗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也是我的家乡里的一个最最特别的节日。在这里,春节,一般都是从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就开始了。大家利用这几天的时间买年货,送年礼,把春节时该用的东西都买好,准备好食物、果汁、酒、肉、瓜子、糖和花生等东西后,那就该开展一次“家庭大扫除”的活动了。人们忙着擦玻璃、收拾屋子等,年货买好了,“大扫除”结束了,就到除夕夜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开着灯,放鞭炮,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前,人们都要放一个烟花,放完后,再吃饭。这顿饭通常都是最丰盛的一顿饭,在吃饭的时候,大人、小孩子们都有说有笑的,吃完饭后,鞭炮声可热闹了,每一家都要放几个花炮。这次,小孩子们可欢了,看春晚,放鞭炮。人人都期待着天明——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终于过去了,人们都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起床了,大家穿好自己的新衣服,高高兴兴的起来了。吃饭前,都要给自己的长辈拜年,而小孩儿们最期待的`当然是大人们给的压岁钱了,姥姥、奶奶、叔叔、姑姑、阿姨都给压岁钱,过后,大人们还要去给别的长辈们去拜年,小孩儿们只能在家里玩。
大年初一这天过去了,接着就是迎接客人来做客了,不仅客人来自己家里,我们还要去别人家里呢!过了大年,接下来就是过正月十五的小年了,在这一天,其实和过大年的时候大同小异。等过完小年,孩子们可就该开学了,大人们也该去上班了。这样,一个高高兴兴完完整整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信都期待着新的一年里,丰富、精彩、美好。
家乡的春节,虽然不如城市的春节热闹,但是却比城市的春节要甜美、幸福!它也是一个值得让人们憧憬的日子!
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我的家乡!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年味儿不仅是鞭炮的欢闹般浓烈,也可以是淡淡的,朦胧在水汽中,需要细细口味。
很是享受幼时除夕的下午,老少三代围在厨房中,隐约在雾汽里。
爷爷在灶后添柴烧火,红艳的光照得他脸红彤彤的,身后的墙上映着他的身影,摇晃着。奶奶和妈妈围在抹了一层面粉的木桌旁,灵巧而娴熟地操纵着面团,在人眼花缭乱中完成一件件“作品”,围裙、护袖上白扑扑的一层粉。爸爸打杂,时而在洗水池前,时而在灶台边,时而去发酵面粉的大篮筐旁看看。我呢,则“忠心耿耿”地“粘”在奶奶边上。
奶奶在厨艺方面绝对是个好手,她拽过一块面在粗糙的手掌心中一揉,团成个球状。又在桌上一压,成一圆饼状。再拿起来用大拇指按出一个大小刚好、薄厚分布合理的凹槽来。接着取来一筷子我喜爱的肉填上,然后用手拎起面饼边在手心中转一圈儿,揪在一块儿,接着一旋、一按,一个好看别致的封口花儿便完成了。这花儿是奶奶独会的也是她最得意的。我曾绕有兴趣地细细观察研究,仍模仿不来。
奶奶一边手上忙着,嘴也不停歇,讲着村里遇上的、听来的有趣的事儿,绘声绘色的,似说书的一般。其他人时不时插上一句,或评论一番,或哈哈一笑,奶奶眼角的鱼尾纹忽又深了几分,却刻着愉悦,盈盈地弯曲。我那时年幼也不大听得懂方言,但见大家都嘴角挂笑便跟着乐呵呵的了。其乐融融。
不一时桌上排列了一排排的包子、团子。奶奶起身搓搓手上的粉,去掀锅盖了。白雾压抑了很久终于可以释放了,忽地升腾起来。我几乎可以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气。小小的厨房很快被白汽充满了。奶奶也很快看不清,只能望见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水雾中若隐若现,还有爷爷那边发出的红光似天边的霞。没有多余嘈杂的`声音很是宁静。水的清味,包子的香味,木柴的典雅味,家人们的呼吸都混在厨房的空气中了,斜阳也将余光渗入其中,一起发酵,酝酿。愈加温暖、愉悦,又觉仿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云雾缭绕,安详地不真切起来。隐隐约约只觉如梦似幻。
年的味道是多么好啊,不浓烈却足以沁人心脾。这味儿我至今仍记得,可因为生活的忙碌已几年未能得到机会再细细品尝一番了。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过年到了,每一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过年。在我们的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
在我国,祭祖的方式有许许多多种,有的以一个村为一个团体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种姓氏为一个团体一起去,还有的以一个家族为一个团体一起去。只要到了该祭祖的日子,大家就会聚集起来,到村里的某个地方祭祖,但我们的家乡祭祖的方式却与众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饭,就会开始做许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为祭祖都是以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进来,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们爱吃的猪头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说这是给玉皇大帝吃的。等他们吃好以后,就好了!”他们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点燃后,给了我三根,我说:“为什么不给我六根呢?”单纯的我以为有六根就来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时此刻,在一旁的婶婶说了一句:“双数不吉利,大妞!”我当时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家里的祭祖完毕了。接着是去祭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了,在那之间,我和奶奶折了许许多多的金元宝,折着折着,我便闹了笑话,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妈妈还笑着说:“你要是给他们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吗?”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顿时我的脸就红了。祭奠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家”在山上,我们要走几千米才走到哪里,没有瓜果只有钱。妈妈说;“只要有钱!他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没带了。走啊、走啊,终于到了,我们一家的祭祖活动也马上结束了。
这次的祭祖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它既让我知道了家乡的祭祖活动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美味!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