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书籍中的智慧和哲理于实际生活,平时的工作或学习中,大家一定经常会遇到写读后感的情况,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5篇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篇1

看到很多人在书评中写上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可我却并不觉得松子不想作为人而继续活下去,反而在度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悲惨的一生时,她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重燃起对生活的新希望。她是有着难以弥补的性格缺陷,但她也是无比坚强的。

松子大概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最好诠释,我在觉得她自作自受的同时,又没办法地觉得她可怜可敬。漂亮,智商高,学习能力强,毫无疑问这种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作为绝对的闪光点而存在。但只有她看不起自己,无法赋予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一直把自己生活下去的意义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被人赞赏、肯定、需要和爱。一旦有人给予了她想要的感觉,她就甘愿如飞蛾扑火般付出一切,自尊、肉体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一旦失去了她认为的依靠后,她就会立马坠入无止境的堕落深渊。但与很多绝望的人不同的是,她终究还是会靠自己站起来。

松子太缺爱以致太需要爱,所以她犯的最大的错大概就是,任何人和事都爱的太满,巴不得把整个心都掏空,以依附的姿态继续人生,却始终忘记了爱自己多一点。

她的不幸不是来自于无法对抗的命运,而是由于一次次错误的选择。失去自我,或者说一直执拗地过度自我,都会让人生坠入地狱吧。可是松子说,只要有人永远爱我,就算是地狱,我也会去。她太孤独了,或许离开这令她失望的人世间,她才能永远被爱吧。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篇2

以前有个同学看过这个电影,评论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联系电影名,我多少对这个故事有一点自己的先入为主的概念。但是我不怎么看电影,所以前几天看到有这本书,就毫不犹豫看了下去。

说起来,看到她说被田所校长猥亵然后自己无声地忍耐下来时,我想到房思琪,心里沉重得差点弃读。由于好奇继续看下去,就发现停不下来了。松子的一生,从20几岁到去世,之间有没有30几年,作者只用了几天(侄子的调查时间)就让我们看完了,总是让我有一种在时空里穿梭来穿梭去的错乱感,但是就是停不下来。

说回大部分人评论松子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留守儿童长大,并且一直不被爸爸认可的我,很能理解松子的这种缺陷性格。要不是因为我生活在这个时代,看到很多女性的楷模,也看到很多书,里面的人物有和我一样自卑,害怕不被爱,渴望爱的,但是很多人都通过自己某一方面的努力增强了自信,改变了人生,我恐怕也会如松子一般,为了得到爱和认可,温暖和幸福,而变得毫无底线,丧失理智。

所以我不责怪松子,要怪就怪她的爸爸,怪彼时日本社会的人文环境,怪她的弟弟,都是残酷无情的。所以松子才会那种隐忍,懦弱,委屈求全,为了别人给的一丁点温暖而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尊严,生命。

最后,就怪那几个不懂事的混蛋,我希望他们都受到惩罚,可怜的松子本来已经接近幸福了:打算重新振作,龙洋一也出狱来找她了。偏偏她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了!

若有来生,希望她像明日香一样,善良,勇敢,为自己而活。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篇3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是一生被嫌弃的松子临死前一天写下的一句话。

第一次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在微信读书。读罢,内心生出一丝不可名状的压抑。本该灿烂绽放的松子,缘何会自甘堕落,最终穷愁潦倒?

再度与松子相遇,是在昨日。没有睡意的午后,再次在电影里走近了松子的一生。

也曾是个活泼搞怪的少女,父亲却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体弱多病的妹妹。为了博得关注并抚平父亲内心的忧愁,松子多年来总是会以鬼脸的方式逗父亲开心。长大后的松子成了一位温柔善良的班主任,为了平息一次学生偷窃事件,她又下意识地把责任揽下来,结果愈发错得离谱,导致被开除。

前半生都在为使父亲满意而活的松子,此时已完全失去了面对父亲的勇气。她不知所措地回家收拾东西,一心只想逃避。逃离家庭的松子完全脱离了之前循规蹈矩的人生轨道,做过不那么光彩的营生,爱过几个不该爱的人,唯一不变的就是她始终把自己看得很卑微,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毫无底线地去满足身边人的需求。

松子的悲剧,根源是她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就是一味地去迎合和讨好别人,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松子的一生,都在努力讨好身边的人,父亲、领导、爱人,却忘了好好爱自己。

当然,她的一生,也曾有过被爱的时刻。自杀未遂,偶遇敦厚的理发师,那一个月的相处,是松子熬过八年牢狱生活的底气。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女人。出狱那天,她满心欢喜,期待着与理发师的重逢,说出那句“我回来了”。然而,早已物是人非。“我回来了”,这一句在想象中演练了无数遍的话,只能说给自己听。

彻底压垮松子的是她人生中最后一个爱人——龙洋一,也就是当年偷窃事件中的当事人。龙洋一深爱松子,不想再连累爱人,把苦苦等候总算盼来曙光的松子狠狠推开,同时彻底把松子推向了自甘堕落的深渊。爱而不得,松子已完全失去了好好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活得如一具行尸走肉,尽管还有旧时好友愿意帮扶,也无法把她拉出自我沉沦的封闭世界。

“讨好型”人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我曾经就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满足他人的要求,归根结底终究是太过在意外在的评价。无人诉说时,自行消化那些充满卑微与不甘的坏情绪;有了亲密爱人后,会把积压已久的抱怨与不满通通发泄。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能包容我的负面情绪且能引导我正确处理事情的爱人。一度不会拒绝的我,如今也能得体地拒绝某些不合理的要求;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得愈发从容;最重要的是,不再患得患失,有恃无恐的被爱就是最大的底气。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一方面来自于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顺”,“顺即“顺从”,主张“听话是美德”;美国弗洛姆也描述过一种“接受取向”的性格类型,“他们感到一切好的都源于外界”,另一方面,与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正如松子的父亲,把自己的全部关爱都给了多病的小女儿,而对大女儿松子视而不见。此外,若是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或表达不同的观点,往往被冠以“不听话”的“罪名”。一味强调顺从、听话,大概就是“讨好型”人格的成因所在。

在我从教的第一年,遇到过一个令我匪夷所思的男孩。每个课间,他都会义务跑腿,帮班里几个大个子男生买水买食物。那几个大个男生放学之后的卫生值日工作,也基本是这个男孩承包。当我得知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制止了大个男生们的不当行为,在我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恃强凌弱。

可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处理后的第二天,这个在我眼中被欺负的男孩主动找到我,向我请求不要再管他的事,他帮那几个男生买东西、打扫都是他自愿的。本是出于一番好心的我一头雾水,还有这种乐意替别人跑腿、干活并乐在其中的孩子。转念一想,我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呢?在别人的世界里,委屈着自己,只为努力刷点存在感。

长期处于“讨好型”人格影响下,独立性和能动性都会逐渐削弱,最终失去自我,依托别人才能找到生存的价值。因而,盼了多年终于出狱的龙一洋,那一决绝的推就把松子推向了绝望。松子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是人生的必然。

若你患得患失,请坚信,生而为人,值得被爱。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篇4

爱就对了错的是别人自以为懂爱!

第二本因为电影精彩而想要买来读的原著,毕竟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从看完到现在依旧稳居我的电影榜top1。

之所以之前读的电影原著不多,是因为我认为除非是文学性比较强的一类书,其他的在看完电影故事之后再去阅读会缺少应有的惊喜与触动,这本其实也没有让我觉得避开了这个逻辑。首先电影里的配角给我的感觉更加立体,尤其是彻也这个角色。

即使镜头不多依旧令我触动颇深,尤其是他临死前雨中的那个笑容,有歉意有不甘有太多的内容,而书中的每个配角都完全是为主角的悲喜而服务,可能这也是文字媒介一贯的劣势吧,另外这本书也不算薄,在对松子本人内心刻画上也没有让我觉得有很惊喜的部分,毕竟作者专门用了两个人的视角去创作理应对心情的起伏有更好的详述。故事方面松子还是那个荒诞的、失败的她,看电影时我对她完全不同情甚至认为很多事情她有一些咎由自取,但通过看原著我仿佛能理解她了。

松子不过是一个对于人类本质情感具有原始冲动与真切需求的人,她只是敢爱敢恨,而这个世界又确实凉薄,她到底错在了何处呢?为什么这个世界在批评一个人不够理性的时候不先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用温情去融化一点点可能没那么必要的理性呢?因为很多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以为理性比温情更管用,实际上理性只是比温情更容易漂亮地解释逃避,更容易让自己陷于我这是为你好的漩涡,最终究竟是为谁好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也无法再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指责她应该戒骄戒躁得换一种更理性的方式生活了,我开始想要反思自己对周围的人到底有没有过这样的温情。松子原谅了所有不可原谅的人,最后甚至原谅了最无法原谅的自己。

可惜世间很多事情,在你以为它已经结束的时候它却还在继续,你以为它要重新开始了它却已在内部灭亡。松子死了,死的莫名其妙,我依然不同情她,但我佩服她的爱,她是不是神我不知道,但被嫌弃她始终是我的英雄。

去做吧,再做一次吧!不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尽量试着去做吧!不管我如何失败,只要勇敢地生活,就不会是无家可归,总会人紧紧抱着我,让我在熟悉的味道中说一句,我回来了。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篇5

第一人称双叙事小说是我第一次看,刚开始还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看下去也就习惯了。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别人推荐这本书,说的是松子的可怜。但我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松子这种性格的人是我我也嫌弃。

第一,当老师时,她为了学生顶罪,顶罪也就算了,可以说是自认为为了学生好的一时冲动,但拿同住房间的另一个老师的钱,还没有及时说明,这个就不能接受了,都不主动说明事后拿钱还就可以了吗?不问自取是为窃,既已行窃,再多的理由又有谁会信呢?

第二是她对于家里人的态度,虽然作者想描述她是在一个缺爱的家庭长大,嫉妒妹妹得到父亲的关心,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但因为嫉妒,就能对自己体弱的妹妹动手吗?还推倒自己的母亲,我找不到这种动手的理由。动手之后离家出走,一直不联系,还怪家里人不爱她?父亲一直寻找直至过世,我要是弟弟我也不能原谅这个姐姐。而且在她二次回家的时候,仍然还是推开了体弱的妹妹,这样子还渴望能回家?怎么可能!

第三是她对待感情的态度,虽然是缺爱讨好型人格,但真的一个又一个的渣男都没能让她认清现实吗?还一个接一个的陷进去?真心待她的男人倒是给推得远远的。作者又说她领悟力强、智商高,智商高的人还能一次次踩进渣男的坑,就因为现在能跟她在一起同居生活。

个人原因吧,反正我不太喜欢这种性格的人,但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真的很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环境被污染的调查报告通用6篇

环境被污染的调查报告优秀8篇

被蜜蜂追的作文参考8篇

被讨厌的勇气心得体会6篇

环境被污染的调查报告优质6篇

环境被污染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环境被污染的调查报告参考8篇

环境被污染的调查报告8篇

被别人帮助的作文优质7篇

执行异议申请的被申请书8篇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