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心得体会是一种表达我们内心想法的文书,以认真的态度写是最重要的,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走访贫困户的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篇1
今天一大早,按着昨天的计划,我再次徒步来到黄河子村四队进行走访,今天走访的是帮扶对象马俊英。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般基层干部,投入到“同步小康”帮扶行动,能做些什么呢?
来到贫困户马俊英家门口,他家的小狗就叫了起来,记不清这是走访马俊英家第十几次了,每次到村入户时,他家是必不可少的走访困难户。马俊英现已82岁,老伴也79岁,两位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腰腿疼等多种老年病,而他老伴十多年来更是因身患癌症多次住院进行治疗,从而导致家中贫困,如今欠债累累,膝下虽有三个女儿,但是都在种地,日子过得都是紧紧巴巴。过年时曾经为他家多次送去米、面、慰问金和县书协为贫困户书写的对联等扶贫物资。淳朴的老人感动得紧紧握着我的手直说:“好闺女,感谢党和政府啊,也谢谢你啊!”
进入到马大爷的屋中,有一股难言的味道,因老伴长年生病已不能自理,常常是身体也不太好的马大爷帮助她进行大小便的清理,十几年来如一日,而马大爷却从未抱怨过一声。屋中窗户虽然低矮,但很明亮,家具虽然陈旧,但仍然很干净。看到我来了,马大爷热情地说:“快坐啊,闺女。”同时又有些难为情,我赶忙上前帮助老人换上衣服。询问了上次说的家中要养小猪的情况和老太太最近的病情,在交谈过程中得知老人家中已抓回了两头小猪,院中的小菜园也已种上了各种蔬菜,老太太的病情没有进一步的恶化,在说话时老人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不时的地回头看看老伴。
回来的路上,我在思索: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在的,能直观地看到群众的困难,能真实地体会到群众的感受。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与情感体验,更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我的内心不仅有些动容,既为老人不屈不挠的生活精神,又为他们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深而感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其乐观对待暂时的困境,并积极向上级反映和呼吁。他家是因病致贫的典型现实例子,目前老人已获得每年1800元的低保补贴和每年120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以及煤补600元。现正在帮助老人积极争取光伏扶贫项目和佰慧生等龙头企业的帮扶产业基金,为他家早日解决困难提供绵薄之力。
我很希望自己能更强大,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帮扶对象当前的困境。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真心希望通过这次帮扶大行动,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尽力帮助他们尽快脱离困境,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和谐与美好。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篇2
7月7日我们来到了苍南县灵溪镇的苍南县社会福利院,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得知我们要来的消息早早在门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刚到门口,孩子们都来迎接我们。苍南县社会福利院是一所特殊福利院。最先是一所老人院由于善良的老人收留的很多孤儿,久而久之就有了现在的福利院,福利院的条件不是很好,房屋都比较简陋,但小小的福利院里住着23个孤儿,和四个老奶奶,23个孤儿全由这四位伟大的奶奶照顾,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与我们玩的比较开心,上天赐给我们一次生命,但命运对每个人是不公平的,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健健康康,有个很好的家庭,快乐幸福的生活;有的人是带着一身疾病或残缺不全的身体来这个世界,一出生就注定是要和痛苦斗争一辈子;有的人来到世上就失去了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当我们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看着电视、上着网时,他们却在跟疾病做斗争而痛苦的煎熬着,他们在寂寞且无助的生活着,他们多么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和鼓励,如果我们能付出平时游戏的时间,尽我们能力以内的一点点力,来陪陪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哪怕是陪他们聊聊天、抱抱小朋友、跟他们玩玩游戏,鼓励鼓励他们,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所有亲人给我们的爱……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贫困户王左调的家里,给他带去了书本,慰问金,及一棵幸福数盆载,左雕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从他微笑的表情上我们知道他很开心,只是性格比较内向,失去了父亲的他生活来源比较紧张,单靠母亲打零工的钱来维持一家五口的开支,想到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我为左雕感到很难过,我相信他会坚强的,我们会帮助和鼓励你的,左雕加油!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程温雅的家里,温雅和妹妹长的都很可爱,很漂亮,家庭的不幸带给了两个孩子灰色的童年,但是温雅很乖,也很懂事,她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她很坚强,感谢我们对她的关心及帮助,她会一直努力的!
今天的一天让我体验到了很多,来到福利院看到那么多不幸的孩子,让我感受到了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和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这次的慰问让我坚定了意志,以后经常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最大的帮组,今天我真的感动了,难过了!
“__计划”是由__大学举办的扶贫助学项目,而作为“__计划”的志愿者,作为资助人与被资助人沟通的纽带,我的工作就是利用假期做好贫困学生的回访推荐工作,及时准确的将社会之爱传递到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将来成为一名社会有用之人。
我今年寒假的任务就是对我的家乡__县各乡村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放资助款并推荐新的需要资助的学生。而负责这个工作的志愿者包括我在内共有三人,回访学生有8人,推荐学生20人。这些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可要真正实行起来,就会发现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和一名志愿者用“__计划”的资助款总共1400元去给被资助的学生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每个学生资助钱数,年级,家庭状况不同,所需的学习用具也不同,又规定不能全部给钱,所以我们只能一大早约好一起在泾源县城买东西,即便是买东西,感觉都很麻烦,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来买。我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了要买的东西,然后就开始行动了,整整转了一天的时间,才把东西买齐。我们给每个同学都买了一个新书包,买了笔记本;还有一些初中生,帮他们买了复读机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我们直接给了他们现金让他们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访问的工作。虽然我老家在红旗村,可我却不是在那儿长大的,即便和爸妈去过几次,也都只是在亲戚家,感觉还可以。可没想到这次去,看到那些学生的生活状况,让我感慨万分。红旗村共有五名被资助的学生,但住的都比较分散,况且我们对那儿的环境也不是很熟悉,只能边走边向村民们问路。红旗村共分为六个村队,而这些学生则分散在这六个村队中,于是我们决定从最里面的一大队开始。那天的天气很好,但由于刚下了雪,雪开始融化,使得道路特别泥泞,很难走。每去一个学生家,我们都会按照“__计划”的要求,让孩子接受物品,并让家长签字接收,然后学生就开始写感谢信。孩子和家长都很高兴,连忙感谢我们,他们总会很热情的招待我们,端出家里的好吃的,为我们递上一杯热茶,嘴里还不停的说着“让你们费心了,这么远来给我们送东西,真是谢谢你们……”,喝着热腾腾的茶,心里感觉暖暖的。让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个学生,她今年十二岁,当我们去她家的时候她正在和面,准备给家人做饭,而她的妈妈因为一次意外瘫痪了,每天只能瘫坐在炕上,她还有一个弟弟也在上学,他们一家四口的经济来源全靠他的爸爸夏天外出打工来赚钱,平时她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由于她们家实在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只给她买了个书包,然后把剩下的现金给了她的家人,让他们买点需要什么东西。天冷的时候,她父亲回来会照顾这个家,而到了夏天,她的父亲会外出打工,照顾母亲和弟弟的重任就担在了她的肩上。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竟要支撑一个家,这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不由的产生了爱怜与钦佩。还有一个学生,她的姐姐学习本来很好,可是由于先天性近视高达__度,即使戴着特别厚的眼镜,看起字来依旧困难,无奈之下只好退学…….我们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才完成红旗村的访问,虽然很累,但让我们感触颇深,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这次的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我却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这些学生,家长身上学到了很多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这些只有你亲身感受了,你才能体会到。同时要善于和别人沟通,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这样才能提高你的团队意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而且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威信县“脱贫摘帽”百日会战,打响威信县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麟凤镇金凤村全体驻村和挂包帮干部全部进村入户,开展“金凤村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暨信息采集和贫困户走访工作”,整个10月份,可以称之为我们驻村干部的走访月,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贫困户信息采集及群众走访,群众工作组走访,走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入户工作中“走”是形式,“访”是内容,不仅仅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当前困扰贫困群众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更重要的是要送去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爱和温暖,真正做到进家门、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做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我在走访实践中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要用“心”去访。“金凤村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暨信息采集和贫困户走访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和维护社会稳定、提升人民满意度的一条主线,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们走进困难群众家中,学会倾听,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情况,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目前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通过“贫困户信息采集及走访工作”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切切实实为民办实事,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二要当好信息员、宣传员和调解员。通过“金凤村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暨信息采集和贫困户走访工作”活动,我们及时把村情民意进行1 分析、研判、汇总,第一时间向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汇报,能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给党委政政府,当好党和政府的“信息员”。深入群众家中,宣传党委政府及村委会近年来的所做的工作,把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惠民政策、便民举措带到了贫困群众家中,当好党和政府的“宣传员”。同时,我们也要当好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把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为基础群众创造平安祥和的生活环境。
三要搞好服务。通过“金凤村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暨信息采集和贫困户走访工作”活动,我们以拉家常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贫困群众的日常生活状况,收集了一些贫困户最为关注、最需要的服务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好“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保障。通过“大走访”,我们也收集贫困户对党和政府及村党总支、村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将收集情况汇总后,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做好参谋,解决一些属于基层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篇4
20__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老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却拉着我们说:“我没有什么困难,政府已经对我很好了。我身体好,村里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你们应该多帮帮他们。”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两步搀扶住老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老人见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特意送只鸡过来给我们扶贫工作队,说我们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点。听到这话,我感觉到似乎有块灼碳卡住了喉咙,是感动、是责任、更是一股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
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老乡的淳朴与深情厚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篇5
为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行动,确保全面完成帮扶任务,市工信局于春节前集中开展走访维稳贫困户活动。
1月初,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市工信局以驻村工作组为抓手,携手爱心企业,为所包驻太平镇冯集村、邱楼村22户低保户及困难群众送去御寒棉衣,并带去市工信局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加之前期为精准扶贫户发放的型煤炉具及清洁型煤,为困难群众过一个温暖的冬季打下基础。
1月26日,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岩带领局班子成员到所包驻村太平镇冯集村、邱楼村走访慰问低保户及困难群众,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的实际情况。在因大病致贫的贫困户家中,王局长与病人家属深切交谈,鼓励他们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入冬以来,天气渐寒,市工信局党委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在多次走访慰问的基础上,安排驻村工作组不间断入户走访,在冬季用煤安全、春节期间爆竹燃放、留守老人儿童安全过冬等多方面涉及群众生活的工作给与高度重视。
下步工作中,市工信局将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时刻关注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研究制定帮扶措施,为引导他们早日走出贫困不懈努力。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篇6
骄阳似火,依然掩盖不住下村工作的热情。昨天的任务是核对3村29户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工作要求做到,所负责区域内各村上报的困难户逐一走访到位,做到要与户主见面,了解家庭组成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致贫原因等一系列问题。
头顶圆盘,从早上9:00开始入户了解情况,一直到下午5:30才回到镇里,这期间衣服始终是处于透明的状态。一天下来,顺利走访了3村29户家庭,了解核实了基本信息,农村致贫的家庭,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因残致贫;三是,因缺劳力致贫。
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者,医疗费用拖垮一家的经济,影响了整个家庭生活状况。在交流的过程中,特地咨询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未能涵盖所有方面,对于重大疾病,只能报销极少部分的普通药品的费用,对于类似开刀费、治疗费、高等药物的使用等则不能报销,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的费用。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它积极作用的一面,迈出了全民医疗的步伐,要想真正的让农民朋友看得起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个人意见:大病治疗这方面需要加强,致贫家庭都是由于大病引起的,应该实行农村农户的大病统筹制度,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的工作了吧?对于重大疾病者,不光是农村村民看不起,城市居民也倍感压力。
因残致贫。家庭中存在残疾人士,丧失劳力,从而失去主要生活来源,依靠他人照顾生活,拖累全家的生活。在走访这些家庭的时候,有的到现在都没有办理残疾证,在他们思想中,残疾证没用,不能得到一定的帮助,即使村干部为他们联系好医院、相关部门,村民都不去做鉴定。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做到位。国家此类人较多,尚未逐一涵盖,致使部分残疾患者对其失去信心,在我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这需要国家的继续发展壮大,扩大救助范围,积极探索新渠道、新方式,以满足广大残疾患者的生活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因缺劳力致贫。主要涉及单身老人家庭,子女分家,家中仅剩高龄老人生活,由于年龄过大,劳动力不足,只能种几分地,维持生活,子女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也是少的可怜。对于这样的家庭,子女完全应该负主要责任,他们应该受到谴责,自己家的老人都赡养不了,甩手给国家,也不指望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在以上三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每个家庭中都有年轻劳力在外打工,按理说可以负担家庭的部分开销,而恰恰相反的是这些年轻人在外不管挣多挣少,家里都看不到他们的钱,有的甚至还需要家里补助。为这些年轻人感到痛心,家庭生活已经窘迫,作为人子应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家庭分忧。牢牢树立家庭的责任感,只顾自己的享受是万万要不得的。可能也是笔者的'一概而论,也许他们在外确实没挣到钱,也许他们在外也同样辛苦、、、、、、,但我要说的,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多分担。
通过一天工作,感触很多,想法也很多。对于基层民政工作,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实实跟踪低保户的情况,避免出现人死还在吃低保,已脱贫还在吃低保,不该享受低保的人在吃低保,真正困难而应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不到的怪现象大发生。中国的社会只能是做到相对的公平,任何好的制度,往往都是被人为的破坏,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利用权力去打破这种公平。制度再这么完善,也需要人去遵守。
走访贫困户的心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