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总结让我们了解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学期总结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的反思,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计算机学期总结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计算机学期总结篇1
岁月如梭,转眼间期末将至,计算机协会这半学年的工作也落下帷幕。在过去的一学期中,计算机协会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社团的积极配合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在学期末来临之际,计算机协会对本学期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本学期完成的工作
(一)内部建设之招纳新成员
计算机协会于9月份完成了对15级成员的纳新工作。在纳新工作开展前,我们召开了专门会议,就纳新问题展开讨论,涉及纳新时间地点、纳新流程、纳新宣传、面试大概时间及形式、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问题,明确各部门负责的工作。在纳新过程中,负责纳新的干部成员在校园内张贴了醒目的宣传标语,以宣传单、展板、海报、图片等多种形式宣传计算机协会,纳新点上的负责人员,态度诚恳,热情、耐心地为新生讲解计算机协会的概况,让众多同学感受到了计算机协会的凝聚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二)内部建设之计算机培训
计算机协会本着“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的'宗旨,从10月份开始举行了多次计算机培训。每次培训前,负责培训的干部成员认真准备,做好筹划工作;培训中,负责讲解的人员语言幽默,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得各成员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并分享自己的见解,让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据各部部长了解,每次培训完成后,都有很多成员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对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及时巩固。本学期我们培训的内容包括电脑组装、系统安装、电脑的安装与保养、手机刷机、绘生绘影等,内容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些培训既使得协会成员提高了电脑技能,又增进了各成员之间的了解。
(三)内部活动之乒乓球比赛
为增进各成员间的感情,团结社团力量,计算机协会于十月中旬举行了乒乓球比赛。赛前,对出任本次比赛的裁判人员进行赛前指导,提高各裁判水平,使比赛做到公平公正。比赛时新老成员通过旋球、切球、抽球等乒乓技术的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使得比赛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序地进行。在各成员的积极参与与努力下,此次乒乓球比赛举办得比较成功,既增进了各成员间的感情,团结了社团力量,又丰富了各成员的课余生活。
(四)社团文化节之dv大赛
为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大学生情操,计算机协会举行了以“我show我视野”为主题的dv大赛。这次dv大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作品,在大赛前,策划部工作人员认真策划,宣传部工作人员以宣传单、展板、海报、图片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大赛中,参赛选手富有激情地讲解自己的作品,评委们也给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次dv大赛,使选手们和观看比赛的同学开始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细节,也懂得了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正确对待个性和张扬,获得了许多无法在课堂里获得的人生启迪。同时,参与此次大赛的大学生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生活,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成功的经验
1、准备较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协会举办的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些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
2、分工具体,安排合理。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会长就已经将工作合理分配,同时也注意到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
3、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各成员间的密切配合使得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不足与弥补方案
1、安排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活动中个别成员不够积极,对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保证质量的完成,这与管理和分工上的失误有一定关系。弥补方案:开展活动前发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加强成员对协会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2、考虑不够周全。举办的dv大赛虽然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但是没考虑到参赛所需要的一些设备(数码相机)和技能(制作dv的软件的使用)等对广大同学的限制,没能普及开来,结果导致参赛人数少,没收到预期的效果。弥补方案:向有意参加这项活动的同学提供设备,并在赛前组织一次培训。
3、工作过程中存在疏漏。在乒乓球比赛活动前,没能及早通知各成员这项活动,导致有的人因为有事不能来,导致活动有了很大的遗憾。弥补方案:在举行活动之前,要及早地通知各成员,并确认要参加活动的成员名单。
三、展望未来
(一)社团活动的品牌宣传必须形成品牌化、系统化和立体化。社团活动只有通过网络、户外媒体和纸媒及口碑宣传,依托“陆海空”的全方位立体宣传,才能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才能赢得全校师生和兄弟组织社团的积极配合,才能塑造和提升社团的品牌形象,扩大社团的品牌影响。
(二)加强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社团价值观
2、规范化与多元化管理
3、重视社团形象设计
计算机学期总结篇2
1、组织组员认真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按时上交各学期教研计划、总结、学期教研活动记录等材料,教学常规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围绕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题,开设了新教师的汇报课、青年教师的研讨课、老教师的示范课。
3、根据学科特点,经常组织专题讲座。如:针对前久学生对技能鉴定的不良情绪,4月18日由xxx老师主讲的以《凭证上岗》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对象是本学期需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12个班近六百名同学,内容是:
(1)介绍近两年我校职业技能鉴定的情况。
(2)学生取证的重要性。
(3)学生鉴定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座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有很大的.收获。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4月初举办第三届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本竞赛分为四个模块:文字录入、办公软件、影视编辑和图形图像处理。
5、为巩固本组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4月24日组织全组组员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培训,并要求考试通过。
6、在听课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我们每月都统一安排至少三次的听评课,要求:
(1)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每月统一安排的公开课至少三次。
(2)评课必须积极发言,真心帮助授课者,使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
(3)轮流安排主评人,让每位教师都得到锻炼。
7、为营造相互交流的氛围,建立了计算机教研组qq群,方便每位教师交流。如: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可以上传,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教学中有好的方法和思想,也可以上传,与大家分享。
8、本学期我们组有两名新教师和两名代课教师,为让她们更快进入角色,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帮带。
9、我们组外出培训的老师,回校都要向本组教师传达,谈谈所见所闻,说说所感所想,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计算机学期总结篇3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b级)
本课程共有专兼职教师20人(含外聘及校内行政兼课教师),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数6人,达30%,已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另有在读研究生6人),40%,综观队伍结构发展趋势。本指标自定为b级。(师资队伍基本情况见附件一)2.主讲教师(b级)
近三年来,均有教授或副教授为专科学生授课,其中第一主讲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近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论文11篇,其中有关教育教学论文4篇。本指标自定为b级。
二、教学建设
3.教学管理(a级)
制定了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有相应落实措施,教学效果明显;每学年、学期都有教学教研计划,对每次教研活动都进行了记载;教学大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规范,特别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有教案都采用电子文档,并建立了学科网站,有关教学资源(如大纲、教学课件)有专门的教学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建立了在线咨询,可以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每学期均对教师进行了客观评价。本指标自定为a级。4.教材建设(a级)
有相应的教材建设规划,并付诸落实,效果较好,当前所使用的教材均为统编教材,且有部门教师主编或参编,其中刘少华副教授参编了由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visualbasic程序设计》,第二主编其配套上机实验指导,邓小艳副教授参编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全部教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时数达到100%,且全部教学课件均放在本课程专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网站上,以方便学生自学。本指标自定为a级。
三、工作成效
5.考试成绩(a级)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实施了教考分离,建立了自己的专业题库,试题数上万,可通过计算机随机组卷,在一年一期校内期末考试中使用,且效果良好,一年二期参加全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名列全省前列。本指标自定为a级。6.科学研究(b级)
在科研方面,近五年来,部门教师人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数达2篇以上,但无省级以上科研奖。本指标自定为b级。
存在的不足与整改措施
1.由于本课程是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并且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因本课程涉及学校所有专业,所以本课程的教学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充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教师相对固定到各系部,并要求任课教师多与相关系部沟通,了解并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使本课程教学真正地为专业服务的。
2.部分专业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过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二是本课程在教学阶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并不密切,学生容易忽视本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层次教学,并为学生们提供课外吸取更高、更专业层面的学习平台,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教学要与学生今后的生活及工作方面的联系,多举一些与生活和工作上的实际应用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主动式学习的目的。
计算机学期总结篇4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布署下,在教科室的直接领导下,计算机专业组在教育、教学、教研上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为一支教学能力强,教研氛围浓,注重实践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机构制度健全,管理落实到位
本专业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教师7人,教研组长1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占5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人,全部为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有教师均深入教学第一线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本专业制订了详实的管理制度,并按管理制度责任落实,责任到位、到人。
二、 严谨的教学作风,浓厚的教研氛围
在教学、教研中注重实效,讲求方法。教学中本着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以培养的'实际动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风格,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使用。组内教师之间随时注重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教学新方法,提倡“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工作会议,要求每次至少一至二名教师发言。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每学期开初制订详实的教学、教研计划,并且实行不定期检查,使许多工作落到了实处,每学期末有教研总结,提炼了每学期的教学精华,要求组内每个教师每学期要有两篇以上教学、教研文章进行交流或发表,通过这些手段使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业务骨干和教学精英,组内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显著的实绩
专业不断发展壮大,教师由最初的两三名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本专业教师有多篇教育、教研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内技能实作大赛,通过活动的开展很多学生的实作能力和水平有了大的提高。总之,本专业立足于校本研究,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教研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组内团结协作,教风、学风浓厚,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今后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计算机学期总结篇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细致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般,所以上好第一节课就显得比较关键。其实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印象只是上网玩游戏,聊天,对计算机的其他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连是计算机专业的新生,他们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无非就是感觉电脑好玩。第一节课我环绕三个问题进行讲述:计算机能干什么?我们学什么?怎样学?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功能,明确了我们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并且教给同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计算机专业的辅导的主要是以考《计算机操作员》证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方向,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导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商务班要求相对较低,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大专班由于要电大考试,而且他们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练习。
三、提高教学能力,不断钻研好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1、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其他媒体结合起来动静相结合,增加课堂气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进行教育教学。
2、以学生上机练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边练边讲,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对重点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辅导优等生和后进生。在课堂上对优等生要适当的鼓励,提高优等生的专业水平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后进生更要多关注,适时给他们激励,对他们给予帮助,提高知识水平。
3、采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学过的知识连贯起来,做成一个综合练习,让学生融会贯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让学生用word制作新年贺卡,首先展现贺卡的效果图,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说明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word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同时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堂中与学生缺少互动;讲课时逻辑性不够强;当反复讲解一个问题,部分学生仍不懂时,没有做到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等等。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但我有信心能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积累好的方法经验,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计算机学期总结篇6
本学期开学后,根据教务处的课程安排,我上计12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每周六节课。我结合教材和学校机房实际情况安排了相应的计算机实训活动。
根据教材、学校机房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训的实施过程设计为:老师先在教室讲解要实训的内容,然后在机房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练习,最后布置实训任务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去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我采取巡视的方法、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适当地给学生提示以帮助他们完成实训任务。
一、实训的目的
1、通过实训,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使他们牢固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为后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准确操作技术水平。
3、通过实训,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4、通过实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修养,提高他们的素质。
二、实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机房电脑比较陈旧,实训过程中出现死机、鼠标失灵等情况比较多,严重影响了实训进度与实训效果。
实训当中,有些学生在下面说话或趁机玩游戏,扰乱课堂秩序。实训室电脑数量不能满足每人一台机,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一学期的实训,让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让我积累了经验,让我知道,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时候是有一定出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正固有的思维,需要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因此,在今后的实训当中,我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结合,加大力度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切实抓好今后的实训活动。
计算机学期总结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