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好心得体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前,我们工作中自己的心里的体会以及收获记录下来,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带一路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篇1
?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中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我不禁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第五讲的标题“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这一讲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乐舞的发展。
中国乐舞,起源于西域。那里的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融入了音乐,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当美妙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人们感到很放松,动听的音乐让人们舒服、轻松。后来,乐舞文化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原地区。
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来了《摩柯兜勒》——“万岁歌”。西汉家喻户晓的音乐家李延年非常喜欢《摩柯兜勒》,把它改编成了二十八首新曲子,在西汉广为流传。慢慢地,西域乐器——琵琶传到了东汉,因其音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被大家喜爱并推广开来。唐朝,所有人都爱琵琶,就连诗人王翰也专门为琵琶名曲《凉州曲》写了《凉州词》呢!
正是由那么多的祖先致力于传承发展音乐,才将这么多的美好流传下来,让我们现在还在感叹。通过感受音乐,与古人进行情感上穿越时空的交流,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回首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化,无不凝聚着先人们的心血,小小的我,唯有尽一颗赤子之心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文化,筑梦中国!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篇2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契合全球共同需要,彰显人类共同梦想,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一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60多个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作为倡议者,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中国政府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rcep谈判、东亚经济共同体和亚太自贸区进程;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设立丝路基金。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公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标志着一带一路已经从概念发展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我们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实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让各国人民共享合作成果,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篇3
5月1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遥想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了千年,无论是驼铃声声,还是云帆远影,都书写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2013年10月,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旨在传承丝路精神,更彰显了中国领头雁的担当精神。而此次北京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欧亚非等各国人民。
要想富,先修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筑梦路上,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到蒙古国“草原之路”,从巴基斯坦“愿景2025”到沙特“2030愿景”,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到欧洲“容克计划”……4年来,新丝路经济带上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把本国和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现如今,交通、电力、通信、能源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正在积极地开工建设。“重构”欧亚大陆桥,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取得了270多项成果清单。互联互通,更加速了欧亚丝路经济带商贸往来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互通有无,特别是铁路“中欧班列”开疆拓土,性价比优势凸显。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3600多列,国内开行城市已达27个,覆盖21个省区市,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到2020年将达到年开行5000列左右。
畅想未来,书写新丝路辉煌。“一带一路”建设所勾画蓝图实施四年来,已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欧亚等各国人民同时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新丝路福利。或许不久,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行稳致远。特别是铁路运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换装畅通”,让欧亚大陆桥更具活力,让“一带一路”建设最终汇聚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和谐之路,让世界人民共享新丝路缔造的盛世繁荣。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篇4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微博]《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8.630,0.01,0.12%)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篇5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空前加深,历史性机遇与全球性挑战复杂交织,能否实现共同发展梦想牵动着各国人民的心。中国以首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大国胸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共圆发展梦想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所倡导的高屋建瓴的中国方案。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必然忆及他就任国家主席后主持的首次主场外交,也就是201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这个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平台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提出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勇于变革创新,同心维护和平,着力推进合作,坚持开放包容。这为中国同各国一道以创新共谋发展、以合作共谋繁荣指明了方向。同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社会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20年,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apec会议、g20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进一步阐释了命运共同体、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体现了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使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更加深入人心。在3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与会各国代表纷纷表示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中国和亚洲发展红利,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稳健推进,精彩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脉络清晰、自成体系、富有创见,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从国际大局出发推动各国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宏伟韬略,反映出独特的东方智慧。一带一路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共圆亚洲梦、世界梦的当下之路和现实载体。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一带一路植根于中国厚重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强调包容发展、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文明互鉴、和平友谊,将助力人类社会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发展的美好梦想。
一带一路是包容发展之路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和宗教信仰,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无论大小,选择何种道路,经济发达与否,都是平等的国际社会主体,只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休戚与共,才能走向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美好明天。但令人遗憾的是,冷战结束20多年来,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一些国家推行价值观外交,制造不和谐声音。与此同时,人类通向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仍存在重重障碍: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仍在不断拉大;贫困问题突出,全世界仍有约12亿绝对贫困人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增强,气候变化、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等等。应当说,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也更有条件朝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而一带一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一带一路倡导包容发展的理念,强调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作的原则,在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构建多领域合作体系,打造多层次合作格局,发展多渠道合作框架,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为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创造条件。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建设一带一路将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构架和合作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将成为一条为全球繁荣创造新机遇、激发新活力的增长通道。
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之路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各种形式和范围的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数不胜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区域性制度性安排正在谈判,特别是涵盖东亚和南亚16个国家(10+6)的rcep有望于今年底初步达成。这些投资贸易安排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相关国家的经济融合,但对于区域外经济体则相对封闭,彼此之间又缺乏协调,难以相互兼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全球经济碎片化的趋势,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该框架下的合作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完全向区内外所有国家开放,不搞封闭机制,不预设合作条件和门槛,不排斥和针对任何第三方,欢迎任何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广泛参与,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中国不谋求主导,更不是为一己私利。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坚持互利共赢,强调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应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发展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是互联互通之路
当前,全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不连不通、连而不通、通而不畅现象普遍,贸易投资安排趋于分散,国际资金融通依旧困难,互联互通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人类需要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拉近各国在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和制度空间上的距离,保障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深化和扩大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发展打通经络、舒筋活血。一带一路致力于加快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联通。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相关各国应就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通过共同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能够形成连接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贸易畅通是互联互通的重点内容,应着力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共同商建更为宽泛、兼容的贸易合作体系。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能够打通融资贵、融资难的瓶颈。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合作等活动,能够奠定双多边合作的民意基础。
一带一路是文明互鉴之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推动文明互鉴是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文明需要在平等对话中增进理解,在竞相展现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了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倡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文明互鉴取代文明对抗、文明冲突,把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使文明之花成为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纽带、维护世界和平的润滑剂。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国家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一带一路是和平友谊之路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民生困苦,求和平、求稳定的心情迫切。加强全球安全合作,实现世界和平,是各国的现实需要和人类的共同愿望。一带一路倡导经济发展与和平安全并重,两者相辅相成,通过经济发展为解决安全问题、巩固安全成果提供坚实基础。随着沿线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本地区的人民生活将得到明显改善,这有利于增进各国的社会稳定,为地区和平创造条件。经济交往与合作所营造的互助氛围和命运共同体精神,将为解决政治安全领域的复杂矛盾奠定更好的互信基础,确立可持续的互利共赢模式,不断增进有关国家之间的友谊,促进政治合作意愿,共创有利于地区和平的环境。
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契合全球共同需要,彰显人类共同梦想,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一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60多个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作为倡议者,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中国政府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rcep谈判、东亚经济共同体和亚太自贸区进程;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设立丝路基金。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公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标志着一带一路已经从概念发展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我们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实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让各国人民共享合作成果,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