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观后感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深刻的观后感能够让观众在反思中发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激发对创作的思考,撰写观后感使我们在欣赏影片时更加关注导演的意图,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河谷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河谷观后感8篇

红河谷观后感篇1

走进《红河谷》,不仅会看到一坐坐雪山、一道道山川,更让人倍感沸腾的是藏汉人民联合反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豪言壮语。导演冯小宁以轻快流畅的笔调,描绘了西藏高原那神秘的面纱以及隐藏其后的悠远的传说。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沉睡的雪山、无垠的草原以及纯净而令人神往的海子湖……

在这块文明的处女地里,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以强烈的生存意识,书写着青春的浪漫与热烈。然而,大英帝国的侵略,打碎了千年沉睡的梦,也打乱了主人公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在这反常的环境里,男女主人公各自以自己年轻而伟大的生命,合奏了一曲壮丽的生命交响曲。头人的女儿——丹珠,一个骄横任性的贵族小姐,被俘后,为了激励同胞,鼓舞士气,唱者千万年的藏民流行曲,含笑与敌人同归于尽。康巴汉子格桑,用昔日的朋友、现在的敌人所送的打火机,毅然点燃了布满汽油的城堡。城堡的消失,也终于圆了格桑与雪儿的爱情梦想。雪儿,这位汉家的女儿,也终于毫无遗憾地完成了女人的一生。雪儿曾发恨:“来世再不做女人,做牛、做马、做猪都行!”而面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雪儿却又毫不后悔:“来世还要做女人!”。男配角——洋人琼斯,从纯真的向往到面对残酷的现实,终于捂出了“中国并不是一棵风一吹就倒的大树。”风暴过后,疲惫的琼斯终于看到了“圣山”,而“丹珠”的黑白照片的盘旋升空,也给我们在这一沉重的战争回味中,平添了一丝轻柔的怀念。

总之,影片通过广大藏汉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敌的英雄壮举,深刻表明了藏汉一家的大团结思想。这一点,恐怕也是导演在洋溢着浓厚地域传奇色彩的“红河谷”中,所更要告之于世的吧!电影《红河谷》,这是一首由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凝成的浑厚而热烈的生命的礼赞。

红河谷观后感篇2

?红河谷》是冯小宁导演在1997年拍摄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藏族男子格桑救下了准备献给雨神的女子,并取名雪儿达娃,两个人一起在藏族部落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认识了美丽的头人的女儿,并救出在雪山中遇险的琼斯和罗克曼,琼斯因感冒留在西藏休养。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久,琼斯离开了但没想到再一次重逢居然这么快,而且是以这样残酷的'方式,并最终毁了这片宁静的土地。

冯小宁导演拍战争电影,一定有风景,其次有音乐,然后是与爱情有关的跨国题材。冯小宁导演的三大法宝全使出来,三位一体,十分震撼。《红河谷》同样如此。在这部片中除了当时最为著名的男女演员邵兵和宁静出演外,摄制组还聚集一批人才作为保证,而且影片题材新颖,向观众展示了1900年代发生在西藏的藏汉人民联手抗英的故事。同时,在影片中,导演进行实地拍摄并综合运用各种拍摄手法呈现出雪域高原独特的人文风光,使得影片画面呈现出凝重、神奇和斑斓的油画效果,令观众赞叹不已。而片中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英国青年的异域感,再加上战争的激烈场面,整体上构成了极为震撼的视听效果。在大量的粗糙滥制的影片不断产生的情况下,《红河谷》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巨大反响,并因此得到了美誉,成为当年电影界的大赢家。任长霞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

红河谷观后感篇3

一阵阵辽阔的歌声从草原上飘来,伴随着碧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这声音,穿过巍峨的雪山,亘古的湖水;这声音,婉转中透露着坚定,渐行渐远后,却是刹那的永恒。

之前我一向没有看过《红河谷》,第一次看,每个场景我都不想落下。细细品味电影中主角们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话语,故事中没有使我悲哀到极致的感情,她仅使我默默地感动,含蓄地触动着我的每个心弦,洋溢在心底的暖意能够随时冰凉,却又在冰凉中渐渐温暖。

一部电影一般仅有1,2个主角,但我认为在《红河谷》这部电影中,每个人都是主角,正因,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虽然不言不语,却胜过一切语言的力量。这部电影的确有很多值得观看者细细品味的地方,影片中穿插着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以及美丽的感情故事,表现了汉藏深情,展示了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文化与壮丽的西藏风光。她结合了爱国主义,友情,感情等多种感情元素。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每个出现的主要人物,内心深处都是善良的,包括英国侵略者头目,在看到的其他材料中,描述的无不是外来侵略者绝对的残酷屠杀行为,然后从侧应对侵略者严厉抨击,而在这部电影中,英国侵略者头目不再是绝对的冷血,从必须的程度上,也刻画出了他人性化的一面。

他带着一种国家使命感和职责感来到西藏,他们是狡猾的,使纯朴的西藏人坚信了他们,并使几千西藏人十几分钟内倒在血泊中。最终,他在矛盾和犹豫中坚持,在翻译家反对声中湿着眼眶说出了自我内心对士兵的职责,在救命恩人前伸出双手想要带给帮忙,看着他的表情,我明白那一刻他是真诚的并痛苦着的,复杂的感情是用情理逻辑说不清的,对啊,他的最终一句话,明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朋友”这是对自我的反问,也是对当前环境下的一种质问,然后在无可奈何中慢慢消亡,为什么为什么,正因他们是敌人,国家间的冲突,使得安逸变成炮灰,使得个人感情变得微不足道,身不由己。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不再是强调帝国主义对旧中国侵略的严厉抨击,然后让我们去憎恨,而是从一个角度更着重于强调,人类各民族之间虽然礼貌进程不一样,但都就应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才能得到幸福与安宁,恃强欺弱的侵略只能带来共同的灾难与灭亡,这恰恰是当代的主题。在本土西藏人民和外国侵略者的交汇中,每每看到他们的感情和使命的碰撞,如开头所说,让我从温暖中冰凉,在冰凉中温暖。

冰凉的是最终所留下的荒诞,惨烈,凄凉,温暖的是他们尚有情谊所在,还有那高原在为藏族英雄儿女祈祷,继显纯洁,普渡他们那崇高的亡灵。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此刻的西藏问题,虽然电影仅仅是艺术的真实,但当我看到电影中西藏人民不畏死亡的恐惧,誓死与侵略者较量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

从古至今的民族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每个生活在西藏的中国人民,它像千年大树根一样,扎根于土壤,永不拔出,除非大树枯萎,可是,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电影中不论是强悍男子,柔弱女子,颤弱老者,还是年幼的小孩童,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一个叫嘎嘎的小孩,拿起无形的武器,悍卫净土。他将敌人领进沼泽地,看着魔鬼走向地域痛苦而微笑的稚脸,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民族微息尚存就反抗到底,绝不容欺凌。藏族人民爱憎分明,不屈列强的侵略,誓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可歌可泣。

影片末尾,一个老阿妈,手中摇着尼玛轮,带着小男孩叫嘎嘎,走在雪山上,遥远的雪山上传来古老的歌声,歌声飘向那一座座相连的山川,表现了藏族同胞们的不屈和对生命的完美诠释。那是一个神秘的土地,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一座山都是一个神的传说,每一个湖泊都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圣地。我用尽我所有的眼泪,我流动的血,为你读白,为你祈祷。

我期望能够读懂西藏,却发现也许,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她,正因她,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一样,是世界的最终一片净土。

红河谷观后感篇4

西藏,一个被神秘笼罩的地方。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愿:去趟西藏,猎奇也好,朝拜也好,充满野心的征服也好。古往今来,人类礼貌日新月异,但西藏的魅力不减一分。

电影《红河谷》早有耳闻,这天最后有幸观影,震撼不小。

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西藏相比中原更像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的人们纯真、质朴,过着祥和美满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生产工具,他们甚至用不着生产,所需生活物资多倚仗政府带给。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祖祖辈辈恪守那些族规,他们坚信他们生活的雪山是“圣山”,也会正因不虔诚的人而动怒发生雪崩,他们坚信美妙的感情由女神赐予…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关联,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也几乎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和自然那么和谐的融为一体,而这种和谐的生活,却是我们向往而无福享受的。

坚信不论谁看到这种生活方式都会羡慕甚至感动,但除了这些,它还容易激起某些人掠夺,破坏的念头,这些人,恰恰是哪些自诩为拥有先进礼貌的人。

自负的西方人,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远渡重洋,不是为了交流文化、技术,却是来侵略、征服!可笑的西方人,发明了枪炮,却把枪炮对准了最善良无辜的人们!

我们不禁要问,所谓先进礼貌,先进在哪里?

当敌人的枪炮已上膛对准你,你还在摩擦迟钝的打火石,一静一动,当我们骑着马,满怀激愤,策马冲去,他们只是淡淡笑着,只待我们逼近,枪炮齐发,一动一静。他们是静的,胸有成竹,我们是动的,义愤填膺。有怒气,有怒气又如何?怒气能抵挡子弹吗?而子弹是无敌的,是达成一切愿望的先行要件,自1840年来,无数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而西藏,虽神秘,又有什么不一样?先进礼貌在冷笑。

但是,他们想错了,大错特错了。枪炮能战胜一战一役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子弹能够穿透人的胸膛却无法泯灭一种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提防那些没什么可输的人,正因下一次,他会用自己的性命来战斗。试想,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吗?

我忘不了那一幕,年轻的英国人琼斯和嘎嘎的对峙:一把枪和一个不惧的眼神,一种纯真和一种强悍,不,是佯装的强悍。最后,他放下了手枪。

琼斯是影片的杯具人物,他内心的矛盾挣扎所有观影者都有目共睹,他两次踏上这块土地,但是是以绝然不一样的两种身份:之前是猎奇,简单,愉快,没有负担,此刻却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背负着日不落帝国艰巨的使命,之前还是国外友人,此刻改头换面成了民族敌人,之前抱着友好交往的态度而来,此刻却在爱国主义和正义之间无助徘徊,悲惨的是,他应对的是同一批人。

的确,他是可怜的,他的内心被两股同样强大的激流冲撞,无论倒向哪边,都会遭到历史最严苛的责骂!此时先进和落后能解决他的困惑吗?想必若是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人也会像他一样痛苦万分吧。

写到那里,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孔子问他的学生:如果你们面前坐着一位能明白你们的人,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理想,你们会说什么呢?我深切的记得曾皙的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谓先进,何谓落后,若人人心里都存在一种平等,存在这种淡然,那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似乎都无存在的好处了。

红河谷观后感篇5

记得那天血流成河的《红河谷》吗?那里记载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残忍。英国侵略者带着洋枪大炮进入我们的家园,在强大无比的敌人面前,我们的藏族先辈们并没有退缩,他们怀着“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与可恶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英勇顽强的殊死抗争。在英帝国主义猛烈的炮火下,成千上万的藏族人民英勇地抗争着。整个山谷遍布着无数藏族人民的身躯,原本绿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变成血的河流。

仅仅十五分钟的时间,一望无际的战场没有一个人。英国侵略者一直以为中国只是棵一吹就会倒的老树,而占领中国是最好的时机,可经过这残忍的战争之后,他们的观点改变了,中国确实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可他们心中的那股强大的信念是谁也打不败的!

?红河谷》这部影片通过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和凄美的故事,表现汉族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浓厚的深情厚谊,展示藏族人鲜为人知的勇敢无畏的品质,赞颂了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向人们描述了不同的民族,虽然文明进程不同,但都应当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才能得到幸福与安宁。

虽然烽火狼烟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战场上的厮杀声还仍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让我们中华儿女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永刻心中,我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不再犯数十年前的错误,让别人侵略!

红河谷观后感篇6

?红河谷》已经拍了很多年,我到今天才看,有点遗憾,但很觉得很幸运,遇到一部让我恋恋不舍的电影,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刚在空间更新一个状态:我要去西藏。呵呵,他们对神的崇拜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好几次鹰的出现。藏族不同于汉族,他们死后要进行天_,而鹰就是把他们带到天堂的神。还有西藏的天是那样纯净,那样蓝,原本纯净的土地又多了一份神圣。

在看到丹珠被作为人质时,一身白色的长裙,她就像一位女神一样挺立在那里。当她唱起那首藏歌,紧跟着藏民也跟着唱起来,就像是神的指引。原本以为丹珠只是一个任性、骄傲的公主式人物,而此刻她就是神的化身,用一首藏歌来唤醒人们经受英国枪炮的伤痕劳累又迷失方向的心灵,给子民以心灵的温暖和力量。最后她微笑着和入侵他们文明圣地的人同归于尽。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与爱情有关,雪儿和格桑的相恋就像那个传说一样变成守候,这样的相恋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当电影最后他抱着雪儿在油桶堆中时,他又想起了那个传说,只不过他的守候又多了份无奈的短暂。

当他拿着英国人罗克曼送他的打火机,想起了一幕幕的往事,就像罗克曼说的,我们原本应该成为朋友。这就又要归结到那两个字——“战争”。

看完这部电影,想到了两个词——纯净、悲壮。

红河谷观后感篇7

影片的开始,故事情节并没有直接在西藏展开,而是从一个藏族青年的自述得知,他那所谓姐姐的来历。这也从反面衬托出中国旧社会的落后愚昧。将大旱的原因归结为神灵,将活人奉送给所谓的御神,此刻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但在当时却是一个无比神圣的事情,可见是多愚昧。也为影片的主题得到诠释。在那样的社会里,女子的地位甚至不如猪、狗,这也是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引发观众的共鸣

影片故事情节的展开是在两个英国人深入到西藏,琼斯和洛克曼试图去了解西藏,但他们却被当地的领主看作是异端要用火烧死,而他们也感叹自己是不可能了解西藏的。但他们并没有死,他们被扎娃和藏族公主救了,而且透过藏族公主和扎娃了解了西藏,他们渐渐发现西藏并没有多么的神秘,而是无比的落后,愚昧,当这层神秘的面纱解开以后,那剩下的将不堪入目,结果也是如此的,当他们许诺再次相见后,过了并不长的时刻,他们就再次相见了,而这次的相见,却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联。当琼斯与洛克曼率领着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进攻时,他们想到的不是当初的救命之恩,而是那属于大英帝国的利益,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

在如此落后的状况下,如果不被侵略那么也无法进步的,而观众在感到愤慨的状况下,也对藏族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所深深打动,那些原本落后的武器和用具,即使是对英军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他们战至一兵一卒的时候想到的依然是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真正的爱国主义,现于危难之际,而这一点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国人即使倒下也是壮烈的!诠释了西藏与人民的大无畏与不怕牺牲的精神。

西藏,一个被神秘笼罩的地方。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愿:去趟西藏,猎奇也好,朝拜也好,充满野心的征服也好。古往今来,人类礼貌日新月异,但西藏的魅力不减一分。

电影《红河谷》早有耳闻,这天最后有幸观影,震撼不小。

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西藏相比中原更像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的人们纯真、质朴,过着祥和美满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生产工具,他们甚至用不着生产,所需生活物资多倚仗政府带给。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祖祖辈辈恪守那些族规,他们坚信他们生活的雪山是“圣山”,也会正因不虔诚的人而动怒发生雪崩,他们坚信美妙的感情由女神赐予…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关联,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也几乎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和自然那么和谐的融为一体,而这种和谐的生活,却是我们向往而无福享受的。

坚信不论谁看到这种生活方式都会羡慕甚至感动,但除了这些,它还容易激起某些人掠夺,破坏的念头,这些人,恰恰是哪些自诩为拥有先进礼貌的人。

自负的西方人,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远渡重洋,不是为了交流文化、技术,却是来侵略、征服!可笑的西方人,发明了枪炮,却把枪炮对准了最善良无辜的人们!

我们不禁要问,所谓先进礼貌,先进在哪里?

当敌人的枪炮已上膛对准你,你还在摩擦迟钝的打火石,一静一动,当我们骑着马,满怀激愤,策马冲去,他们只是淡淡笑着,只待我们逼近,枪炮齐发,一动一静。他们是静的,胸有成竹,我们是动的,义愤填膺。有怒气,有怒气又如何?怒气能抵挡子弹吗?而子弹是无敌的,是达成一切愿望的先行要件,自1840年来,无数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而西藏,虽神秘,又有什么不一样?先进礼貌在冷笑。

但是,他们想错了,大错特错了。枪炮能战胜一战一役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子弹能够穿透人的胸膛却无法泯灭一种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提防那些没什么可输的人,正因下一次,他会用自己的性命来战斗。试想,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吗?

我忘不了那一幕,年轻的英国人琼斯和嘎嘎的对峙:一把枪和一个不惧的眼神,一种纯真和一种强悍,不,是佯装的强悍。最后,他放下了手枪。

琼斯是影片的杯具人物,他内心的矛盾挣扎所有观影者都有目共睹,他两次踏上这块土地,但是是以绝然不一样的两种身份:之前是猎奇,简单,愉快,没有负担,此刻却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背负着日不落帝国艰巨的使命,之前还是国外友人,此刻改头换面成了民族敌人,之前抱着友好交往的态度而来,此刻却在爱国主义和正义之间无助徘徊,悲惨的是,他应对的是同一批人。

的确,他是可怜的,他的内心被两股同样强大的激流冲撞,无论倒向哪边,都会遭到历史最严苛的责骂!此时先进和落后能解决他的困惑吗?想必若是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人也会像他一样痛苦万分吧。

写到那里,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孔子问他的学生:如果你们面前坐着一位能明白你们的人,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理想,你们会说什么呢?我深切的记得曾皙的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谓先进,何谓落后,若人人心里都存在一种平等,存在这种淡然,那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似乎都无存在的好处了。

红河谷观后感篇8

?红河谷》,一部让许多人观看过后都可以流泪的电影。看看西藏,我们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浩瀚的雪山,承载的是我们永恒的文化。它来之不易,因为曾经的这里流着一条血红色的河。

辽阔的大草原,连绵的雪山,天空展翅飞翔的雄鹰,滔滔的波澜壮阔的河水,安静的湖面,草原上依稀散落的棚屋……是的,这就是我们的西藏。再看看这里的人们,虔诚的眼神中流露的是善良,突兀不平发黑的皮肤诠释的是勤劳与勇敢。这就是西藏的人们。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西藏的生活,以及那传承的文化。

在影片的一开始,我们揪心的看着藏族的.人们用牲畜和女人祭祀河神的场景,这也是一种文化,那种对神无比敬畏的表现,让我们感叹不已,感叹的不是他们信奉什么,而是这种信奉是建立在牺牲性命的基础上的,佛教里是主张爱人的吧,怎么会弄的为了讨好佛教而杀人呢!这种文化始终落后,是需要来改变,只是一味的追逐信奉神和佛使得他们变的愚昧无知,女人,在这里就是跟牲畜一样的命运,这种对人性别的对待差异,让我们看到了女人的地位,社会的不公……估计那时候的女人大多在遭受命运的摧残时都会像雪儿达娃一样感叹“来世再也不做女人。”落后的总会被先进的文明代替,所以,在经历了西藏的解放后,那种社会的不公永远成为历史。

红河谷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未来观后感参考8篇

党员看观后感通用8篇

党员看观后感推荐8篇

防诈骗的观后感8篇

阅兵观后感推荐8篇

300字观后感参考8篇

未来观后感优秀8篇

王国观后感8篇

短观后感通用8篇

团宣讲观后感8篇

红河谷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