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能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规避未来的风险,心得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有条理,避免重复犯错,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篇1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通过动员大会、党小组集中讨论,针对“五多五少”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尤其是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牢记自身使命与职责,提高站位,强化担当,从自身做起,反对和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有“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素质和本领。
“自身硬”是最好的感召力。犹记得半年前初入纪委大院,被院内“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石刻大字所震撼,扪心自问,那时感觉心有所愧,只能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努力,不辱使命。而要适应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新要求、履行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新使命,首要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锻造过硬的素质和本领。一是要坚持做到政治过硬。政治过硬的核心是对党忠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二是要坚持做到作风过硬。要以身作则,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照着规矩做、按照要求办,干净用权,踏实做事,不断锤炼过硬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三是要坚持做到本领过硬。要通过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全面增强执纪审查、监察调查能力,做好的党和政府的护林人。
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高标准。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主要工作部门,就要求纪检干部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解决群众问题。一是积极投身扶贫工作,为困难群众分忧。作为帮扶责任人,依稀记得了电话里帮助解答扶贫政策后,肖学砚同志感激的言辞;也忘不了走访贫困户,廖正权同志充满希望的眼神。作为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要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危房改造、种养奖补、就业无岗、保障没份等各方面问题,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二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执纪重点,发现问题线索,严肃查处问责。紧盯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处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要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毅力。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一是加强自我审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是进一步纠正“四风”问题的强心丸,是正确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切莫“雨过地皮湿”。让反“四风”常态化,经常照照镜子、洗洗澡,开展自查自纠,梳理问题,剖析根源,狠抓整改落实,才能让我们内心更纯净,作风更优良。二是严格执纪问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监督调查处置,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对构成违纪违法的坚决追究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以严肃执纪执法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改作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篇2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苗头抓起,从细微处着手,从自身严起。当前,应着力防止和克服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良倾向:
一是学不深。学习走过场、不走心,缺计划、没目标,少措施,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缺乏深度阅读、深度思考,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效果不明显。二是责未尽。对主责主业领责认责分责不够,履职不认真,浮光掠影、被动应付、亦步亦趋,不主动想事、积极谋事、努力成事,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得过且过。三是能不足。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独挡一面不硬,导致核心能力不够,应知应会不过关,工作有盲区,调研、决策、执行力受限。四是标不高。工作图形式、简单化、走捷径,不讲究标准、质量、效率。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不落实,争先创优精益求精意识缺乏。五是风不实。缺乏紧张快干、亲历亲为、雷厉风行的作风,缺乏担当精神,回避矛盾困难,不接地气,竭诚服务群众的意识不牢。六是律不严。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思想言行游离于组织纪律之外,走在前列、以身示范不够,自我要求放松,心态浮躁,患得患失。
无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其滋生的根源都离不开理想信念淡化、信仰缺失,离不开官本位意识、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政治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优良作风,把目光下沉,眼睛向下,刀刃向内,始终保持政治警觉性,对标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解剖自我,谨言慎行,从严塑造,才能真正做到祛弊除害,内外兼修,身正行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篇3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目前,正在全公司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工作,第一阶段,完成了公司系统自查自纠,现又正在开展党纪党规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学讲话、守纪律、强作风,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我认真学习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系列讲话摘要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义等29门视频(文档)课程。学习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整治,提高政治站位,促使作风建设取得实效才是目的,也才能使我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要弄清什么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紧密联系,官僚主义滋生和袒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
二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习总书记指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三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从我做起,实事求是查摆和整治问题。例如:公司物资管理与采购部于2018年9月正式独立运作以来,积极整改,从制度建设、制约制衡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四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长期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重要批示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篇4
到基层去,看到基层干部总是脚踩风火轮忙得不亦乐乎,不是在迎接检查的路上,就是在开会途中,或者坐在办公室里弄文件打报告。基层干部感觉“压力山大”,力不从心,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基层减负只是看起来美好的镜中花水中月,从根本上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变。
虽然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要从中央层面做起,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并提出了“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的原则。但是,到了最基层情况仍不容乐观,因为基层干部一人承担了多项工作,一人对应多部门多职责的情况比较常见,比如治保主任可能不仅要做信访维稳工作,还可能肩负民生保障、农业生产、人口普查等工作……
上级部门可能只安排了一次会议、一项任务,但对应到基层可能就面临着几个部门的会议安排等,加之上级调研陪同等也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和时间。与之同时,上级考核唯“痕迹化”倾向较重。换言之,即便基层干部能够将工作做到“狗不叫”“叫出狗”的程序,在迎接各项考核和检查时,上级还是看重“纸质”痕迹,而鲜少以群众满意、实际成效去衡量考核。
另一方面,基层工作有很多特殊性,稍有偏差,基层干部就可能因为没有“痕迹”很难为自己“讨回”公道,最终面临被问责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境地。比如,我们的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可能因为政策不允许或者诉求违背法律法规而得不到支持,最终群众将怨气和不满都发泄到干部身上,并对干部进行投诉,干部干工作不仅可能面临着被问责,严重的还可能被惩处。因此,基层干部对减负呼声很高,也期盼减负能够真正落到实地。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只有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才能够全力冲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要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一方面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将减负贯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将干部激励机制细化并严格执行,为干部干事创业护航,为干事者撑腰;更为重要的是各级督促经查考核也要多形式多方位,从根本上杜绝“唯形式”“唯痕迹”的考核机制,从机制上为干部护航,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从容干事。
给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才能让更多的基层干部到基层去,和群众拉近关系。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将精力集中在冲刺中,让更多的干部轻装上阵,心理减负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众工作中去,将精力花在抓具体、抓落实、抓攻坚中,只有抽出身子、迈开步子、才能够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这才是我们党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篇5
自从中心出台八项规定以来,我党就把这“四风”题目作为重点来予以解决。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用心贯彻落实,获得了初步的效果。然而,依然有很多地方我行我素、两面三刀,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四风”题目已成为顽疾,根深蒂固,而且是毫不在意。
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反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尽、反映最强烈的题目,也是侵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本源。
从反对情势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来看,除认真解决八项规定的题目以外,还有几个突出题目值得在此次整风中认真关注:一是一些地方热中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和弄虚作假,不干实事的题目;二是热中于与大款老板勾勾结搭、形影不离,不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题目;三是热中于吃喝玩乐、奢华公楼公车,不讲吃苦的题目;四是热中于大手大脚、大场面,不讲勤俭和效益的题目。
集中解决“四风”题目,固然主要是之内部整顿为主,但也会对严重的题目进行严厉查处。第一,此次整风活动将会有哪些
老虎、苍蝇被扫落、被打掉。既然是整风,肯定要有成效,最主要的成效是干部风气大大改观,个性是密切联系群众获得明显成效,干群关系得到大大改善,这也是主要的目标。另外一个成效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务必要把干部当中的一些害群之马、老虎和苍蝇予以果断的扫除、打掉。此前不久,中央八项规定就扫落了二零零零多名违纪违规干部。因此,此次整风活动,将会扫落哪些老虎、苍蝇值得关注,也恐怕会直接影响整风活动的效果。那里面固然有顶风作案的老虎和苍蝇,也有一些隐躲极深的老虎和苍蝇,能不能透过整风活动发现一批、查处一批,拭目以待。
整风活动还得要牢牢依托群众、发动群众。整风活动固然是党内的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开展的却是群众线路教育实践。因此,活动务必要充分依托群众、发动群众,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要真正解决群众亲身利益的题目,真正构成一个良好的干群互动机制,以确保整风活动不走过场、不弄情势。此次活动要求以整风精神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开门弄活动。
整风活动要重在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工夫。假如只是在一段时间的风气整治上下大劲,强调“风头上要紧”,而没有一套完全、科学的制度机制,整风活动很有可能就会抓出“一阵风”,风停了,一切又有可能照旧。
在解决“四风”的制度题目上,最重要的恐怕还得在权利制约、监督机制上下工夫,真正限制、束缚公权利,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还要充分保障公众的权利,个性是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只有建立起这套充分的制度,才会让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永葆长青。
持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久课题,作风题目具有反复性和固执性,务必常常抓、长时间抓,个性是要建立健全增入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除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构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篇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文风会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可以这样说,“文山会海”是最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是当前最大的机关病,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十年以前,我曾经在县市的一个党群部门工作。为了应对目不暇接的工作会议,而往往每个会议都是通知要求“一把手”局长参加。没有办法,局长每逢会议打架就安排副科级的司机老杨同志,代替出席开会。久而久之,老杨同志就被人戏称“杨开会”。虽有玩笑戏谑之意,实是痛苦无奈之言。有一副对联写得好,上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的极大讽刺。
用会议或文件的形式部署工作,历来是我们党重要执政手段,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式。该开的会一定要开,该发的文必须要发。但近年来,伴随着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文山会海日益猖獗,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认为只要会开了,文件发了,话讲了,就是重视了,就是落实了。有个别单位的局长经常找我们诉苦:有时仅一上午就接到5个以上的会议,而且每个会议都点名必须“一把手”参加,实在是分身乏术,逼于无奈有些会议只能请假让副职参加,但往往招致分管领导的不满。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有些会议本事就只是一个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工作我布置了,任务也安排了,落实不落实就看基层的了,与自己无关。完全背离了开会的目的,成为了个别单位、领导推卸责任的借口。有的单位大会套小会,层层开会,天天开会。不少干部成了“开会专家”,无暇顾及具体工作,更别提深入基层抓落实,为百姓办实事了。有的单位习惯开“八股会”、“克隆会”,这会那会一个模式,那会这会同样拖沓漫长。台上的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台下的麻木不仁听之任之;在翻来覆去的空话套话“熏陶”之下,令人昏昏欲睡。长此以往,不少人闻会则烦,但又不得不去。宝贵的时间就耗费在一个接一个的大小会议上。
“文山会海”表面上看是“机关病”、“慵懒症”,实际上是损害群众利益的沉疴痼疾。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会议开不完,文件发不停,事情没落实。在某些人眼中,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布置任务,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奉行的是“从会议中来,到文件中去”,而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衡量工作干得好不好、任务有没有落实,不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而是看会议规模、文件数量、领导讲话的时间长短。
一些领导干部都在忙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像跑龙套一样奔赴各种大小会场,在马不停蹄地“撰写”各种会议汇报材料。如此这般,哪里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联系群众听民声?哪里有足够的时间为群众多办好事、把好事办实?久而久之,和会议文件亲了,和群众的关系疏了,矛盾逐渐累积,群众心生怨气。
怎样才能走出“文山会海“的怪圈?
可否尝试颁布“限会令”。今年,就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召开的第二天,新华社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为提高工作效能,纷纷出台措施为会议“瘦身”。辽宁省抚顺县、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等地也都出台了不同的“限会令”。有的县市还发文规定,每周四、周五定为“无会日”。无疑,“限会令”可以让广大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形式上的东西少了,实质性的内容就多了,行动就会利索了;官僚主义的“帽子”摘了,群众心里就暖和了。这种动真格出实招治理文山会海的做法,似可开清新文风会风之先河。
可否尝试来一场“瘦身”运动。正确对待开会,科学利用开会,直接检验着每一位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坚持可合并开的会,坚决合并开,必须开的会则要明确主题,充分准备,务求实效。领导讲话要简洁明了,实话直说,不弯来绕去。提倡开短会,开小会,开解决问题的会,给抓具体落实留出足够的时间。切忌只说不做,有唱功而无做功。只有会风正、文风正、作风正,才能克服形式主义,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可否尝试严厉问责。要问责“文山会海”,其实也并非易事,因为任何一次大型的会议,都是领导干部召集的,而且说得出缘由、讲得通道理,不参会都会被扣以“不重视”的帽子,更别谈会议的可开性。但是如果任由领导干部把开会当工作、以会议落实会议,“文山会海”之风必然旧病复发、长盛不衰。因此,必须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开会发文的督查力度,严厉处罚乱开会、乱发文的现象。只有逗真碰硬了,才能让喜欢开会的领导干部改变“喜好”,只有问责处罚了,才能让“文山会海”越来越少。
当前,xx区处于建设xx城市核心区的黄金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魅力古城,需要会议和文件指导,更需要广大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但光靠在会上喊是喊不出来的;靠耍笔杆子也是耍不出来的,只能靠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只有全区党员干部都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和群众零距离,亲历亲为抓好具体工作,xx城市核心区的美好愿景才能早日变成现实。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