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过程让我们重新审视书中的重要细节和线索,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列一个提纲,以确保内容有条理,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青年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论青年读后感篇1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
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论青年读后感篇2
人无志不立。
所谓立志,就是追求真理,为实现真理而斗争。
可在今天如果谁还在谈论理想、信念、道德、良心,谁还在谈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等,十有八九会被人认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不是做秀就是有病,或者干脆被人归之为极左的文革余孽。
的确,在一个全社会的价值观已经被“人民币”彻底颠覆,理性经济人充斥大地,金钱拜物教繁荣昌盛,“笑贫不笑娼,笑穷不笑富,笑廉不笑贪”,“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为了金钱,坑蒙拐骗盛行,制假掺毒日盛、贪污腐败横行,个人私欲横流、金钱权力至上、权钱交易比比皆是的社会,你却谈论理想、信念、道德、良心,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太不食人间烟火,太可笑之至了
左宗棠有句话,“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他要现在说出这样的话,不知将被何人耻笑呢
在一些人的眼里,什么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前途,大众的幸福;什么理想和信念,良心和道德,都是骗人的鬼话。
在他们看来,人生在世唯一值得追求的就是金钱和权力,享乐和奢华,香车和美女。
只要能够尽快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可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
在这些人的眼里或许李鸿章“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志向更符合他们的兴趣。
然而古代的仁人志士写下了许多名句,践行着他们的理想。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我们青年人如果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必然要被金钱拜物教拉拢腐蚀。
胡总书记说:理想的滑坡时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时最危险的动摇。
想起长征,数万人跟着共产党走,爬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缺衣少粮,没吃没穿,更别说还有工资了,那么多红军战士为什么愿意跟着党走,没有作鸟兽散,是因为党有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党的领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红军战士才坚定了理想信念,跟着党走,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于理想信念,有很多名言值得记取。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的选择》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勉励人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勃的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名言对今天我们青年人也都很有教益。
毛主席说:“有不可夺之志,则无不夺也。
主席11岁时便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诗句。
主席求学读书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真理。
他把学习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人民群众的幸福联系起来,是为实现高尚的理想、远大的目标而储才蓄能。
探求真理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
毛主席最终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为这个远大理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可以说毛主席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我们青年人提供了绝佳的榜样。
可是我们青年人为什么要坚定信念跟党走呢
有人说党现在腐败了,共产主义理想已经没人信了等等。
主席说过,要相信党,相信群众。
我们党从成立以来,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走过许多曲折,因为我们党有自我改正错误的能力。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胡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最先进的组织。
开国中将曾思玉今年101岁。
耄耋之年他战胜了癌症,百岁之际他又一次与死神抗争,得以百岁重生。
他回忆说:“1935年1月18日,长征途经贵州,我突然流起鼻血来,一流就是3天。
怎么也止不住,捏住鼻子,血又从嘴里流出来,最后我感觉血都快流光了,眼冒金星,四肢无力。
部队开拔在即,眼看我就要掉队了。
敌军已经迫近,留下就等于死。
怕我绝望自杀,警卫员把手枪都收走了。
部队首长来看我,我竭尽全力握着他们的手,说什么也要跟着队伍一起走,鼻血、鼻涕、眼泪把脸都抹花了。
最后首长下了决心:“派一副担架来,抬着走。
那一刻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如果我掉队,就等于被时代的列车抛下了。
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中国最先进的力量,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我一旦脱离革命队伍,即使不死,这一生也将黯淡无光。
他告诫我们:“永远不要怀疑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不论身处什么时代,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没有理想信念的军队,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容易迷失和放弃,难以走完深厚坚实的一生”。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靑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主席这样说过。
我们青年人就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跟党走
论青年读后感篇3
今天,我拿起《青年文摘》一书,又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本书毕竟我是刚刚购买的,也是第一次阅读,第一次欣赏。所以就读得特别的仔细,特别的读着内中有味儿。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立志的文章,它们的内容主要重点告诉我们做事在遇到挫折时,千万不能气馁:而是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坚强,到了最后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快乐。因为这个毕竟是成功的一个挖掘滋味儿。
读完这些文章以后,我也想起了自己在前一个星期时也尝过,这种味道,这种味儿使人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记得这件事就发生在学校的期末考试中的`前几天,如今我想来也觉得是挺辛苦的,面临着复习紧张的情况下,我的身体又不知道是为什么,竟突发不舒服了。当时我的心情就像有千万可问号在我的心中七上八下地挂着,似乎顿时的脑海里只存在着一片空白。后来被妈妈发现了我的苦涩以后,就叫了我到她的房间里,语重心长地教育了我一番:“你要记住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完满实现,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只要你是有决心的,在空闲的时候多挤出一点时间复习多遍。那么,无论你现在是有病还是健康,你对自己的自信心是永远也不会丢失的!”
于是,我便凭着妈妈对我鼓励去到考场中。结果我的每一科成绩大部分也没因此比以前下降许多。经过这次的考验令我知道了生活其实也是一个挖掘的过程。因为我坚信最终真正重要的是乐在其中。
论青年读后感篇4
对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这三篇。
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最高峰的时候,我两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收获只限于当时,后来就逐渐淡忘的。长久如此,我不觉有种读了也忘记,何必做无用功的感受。可朱先生在书中提高,我们面对伶俐满目的书,要学会选择。按照机会成本来说,你多读了一本无用的书,就代表你会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倾向于选择经过历史检验的,有价值的书。另外,读书还在于感受,在于记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读书的时候,是边思考,边阅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点痕迹。
在《谈动》那封信中,朱先生提到我们之所以烦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机被抑郁,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很多时候,我们一遇到烦恼,我们就会想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其实现在想起来,这样好像根本就无济于事。我们总是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尊严不打;想疯想叫,我们硬要自己保持所谓形象。其实情绪是要发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绪,为什么不直接任性一次,让情绪自由发展呢?
?谈静》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们却可以常常听到别人哭喊着“好无聊!”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小鸟、深刻的知识,都无法提起我的兴趣。()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太喧嚣,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无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
剩下的《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我们感受不是特别的深刻。只是觉得《谈十字街头》里面有句话很有感触:“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身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没在十字街头底影响里去。”至于《谈多元宇宙》,我会倾向于将这篇文章理解成,时代的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有很多标准,不同标准下的判断有所不同,所以应该辩证,全面去看到,切忌陷入“一元”的世界。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论青年读后感篇5
它燃烧于五千年沉淀的膏脂之上,它燃烧了百年的没落与朽溃,它燃烧过一个不可忘却的胜利世纪。——题记
1919年的一天,一把“大火”燃烧了整个中国,在旺盛的火海之中,多少黑暗与腐朽都灰飞烟灭。在旺盛的火海之中,我终于看到了中国人的灿烂的笑脸。五四之火,终于在这一天,燃烧起来……终于在这一天,来到中国大地上。
五四之火,燃烧的,是青春。
在充满爱国精神的大街上,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高举爱国的旗帜,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了激昂的篇章。用自己的歌喉,呐喊着爱国的口号。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纺织了祖国的未来。五四青年节,或许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学生吧。五四运动点燃了五四之火,五四之火,燃烧了中国的青春啊。让当时的中国熠熠生辉,光芒四射。五四运动,就像是当时中国的新生,给了中国又一个青春。有那么一把火,燃烧于中国大地,永不熄灭。
五四之火,燃烧的,是精神。
也许我们从未发现,在旺盛的五四之火中,燃烧着一种比青春更为可贵的.东西,那就是精神,它总是以一种超越灵魂的形式存在着,显得那么可贵,又那么遥远。五四精神,是这时代的最强音!正是有了五四精神的支持,五四之火才不会熄灭,并愈演愈烈!有那么一把火,它燃烧了上百年,却依然那么旺盛,有那么一把火,它燃烧了多少黑暗与腐朽,却依然那么神圣。
有那么一把火,燃烧于神秘的中国大地上,五四之火,永不熄灭!
论青年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论人生作文7篇
★ 论合作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