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好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观后感是我们对影片情感的深刻体验,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火种》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火种》观后感篇1
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5周岁生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内电影人制作和拍摄了多部主旋律影片,将于本周陆续进入院线。昨日,讲述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保护《共产党宣言》故事的影片《大火种》率先上映,但记者发现,沪上排映《大火种》的影院只有6家,场次只有7场。
上座率超过好莱坞大片
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再现了当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用生命保护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感人故事。原著作者铁流曾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希望用具有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吸引观众,让更多人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昨日恰逢该片上映首日,记者发现,《大火种》在上海排映的场次仅7场,影院仅6家。从全国范围来看,首映日的全国总票房只有15万元,排片占比仅0.1%。与其排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片的上座率达到了19.2%,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惊天魔盗团2》和《独立日2》。
猫眼电影票房数据显示,今天《大火种》的全国排片量有所增加,达到了0.2%,预售票房在13.6万元左右,上座率上升到了24.3%,如无意外,将稳占排行榜上座率冠军宝座。今天,《大火种》的上海放映影院增加到了17家,场次增加到24场,但和同期上映的商业类型片相比,依然少得多。
主旋律作品传递正能量
随着7月1日的临近,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党的女儿尹灵芝》,以“湘江战役”为背景的《绝战》也在同天登陆银幕。就目前来看,这些主旋律影片的排片同样不理想。
其实,主旋律电影在鼓励艺术探索的同时,同样可以具有票房价值。比如上影集团即将拍摄的七一献礼影片《铁道飞虎》,就是根据著名的“铁道游击队”故事改编,剧组邀请功夫明星成龙加盟,用创新元素增强经典故事的创意性和代入感,拉近主旋律题材与新一代年轻观众的距离。
此外,依托文学力量提升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可看性,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要素。记者获悉,导演郑大圣目前正在拍摄的影片《村戏》,改编自小说家贾大山的同名作品;讲述反腐题材的《围猎》,请到知名作家刘恒担任编剧……
主旋律影视作品繁荣是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重要标志,但是,如何在主旋律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更加强劲的正能量,是每个国内影人需要正视的问题。而就院线来说,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主旋律影片更多的空间和排片,让更多观众接受正能量的熏陶,也是国内影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火种》观后感篇2
在院党委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专题纪录片《火种》。该片共六集,从“求索”到“创立”,立足文献,依托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文物,通过权威专家的深刻解读梳理了从辛亥革命至上世纪20年代这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进入山西,并在山西生根发芽,直至山西党组织成立这一基本脉络,勾勒出一幅我党在山西初创过程的动人画卷。
我的思绪被吸引到了二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年代:辛亥革命播下了“科学与民主”的火种,开辟了近代中国寻求变革、自强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播下了火种;以高君宇、王振翼和贺昌等为代表的山西早期革命先驱,以开展各种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社团等形式,发动了山西的革命运动并与全国的革命活动遥相呼应,给山西的革命工作播下了火种……我再次领略了山西这块古老土地上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人杰地灵、革命发端早、文化底蕴深的特殊省情。我感到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通过记录片,我学习了一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事迹。在党的早期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作“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的活动家,他就是高君宇。他师从李大钊,是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在莫斯科亲耳聆听过列宁的教诲。在“五四”运动中,高君宇等十几个学生冲进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少年高君宇对社会政治问题非常关心,订购了《晨报》、《申报》、《康梁文钞》等进步书刊研读。1915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捐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广为散发,组织游行和街头演讲,声援蔡锷等人护国反袁斗争。翌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在当时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进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1918年5月,他参加了反对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活动,成为近代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游行请愿活动。1919年5月4日学生爱国游行时,高君宇是组织和参加的骨干之一,和许德珩等十几个学生冲进赵家楼,痛打签订卖国条约的官员章宗祥,演出了“五四”运动壮丽的一幕。随后,他代表北大学生参加了学联的领导工作。高君宇参加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筹办图书馆,命名为“亢慕尼斋”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帮助建党,高君宇是重要对象之一。高君宇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协助孙中山平定商团叛乱。1919年10月,高君宇担任邓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讲演团骨干和领导,同邓中夏一起在城市、农村讲演,宣传进步。1920年3月,他参加了由李大钊指导、有19名学生秘密组成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与其他会员一起筹办了附属研究会的图书馆,命名为“亢慕尼斋”(共产主义的译音)。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建党,高君宇也是重要对象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高君宇是首批成员之一,成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共产党人。高君宇于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担任党报《向导》的编辑。翌年在党的“三大”上担任了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1924年年初,他又同李大钊、毛泽东等一起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广州商团叛乱时,高君宇的指挥车曾被叛军子弹击穿,他裹伤再战,协助孙中山迅速平定了商团叛乱。1924年10月,他随孙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进德国医院治疗,并抱病出席了1925年1月在上海开幕的中共“四大”和3月的国民会议。同年3月,高君宇因猝发急性阑尾炎割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29岁。
通过观看影片,我深受教育,我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准确把握“火种”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髓要义,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争做合格党员,将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弘扬良好作风,争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党员。
《火种》观后感篇3
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实力派演员陈瑾、白威主演的大型史诗性故事片电影《大火种》目前已在全国各大电影院同步上映。陈瑾在片中饰演女主角姜玉兰,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更是剧中的灵魂人物之一。
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华表奖上,电影《大火种》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被重点推介。陈瑾与电影《大火种》的剧组同胞们一起走上了华表奖的舞台介绍该影片,它紧凑的故事情节和红色正能量的基调定能吸引和感动无数影迷。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实力派演员陈瑾在片中饰演的姜玉兰,是一个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其夫是党员,使其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书,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的富有层次。
集金鸡、华表等各大电影节影后殊荣于一身的陈瑾是一位有存在感的演员,她参演的影视作品,不管什么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电视剧《渗透》中的女特工于秀凝、《生死血符》中的.泼辣村妇胡大脚、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悲剧角色蒋氏等等。最难得的是,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自己的影子,就像变色龙一样,与角色无缝隙融为一体。
《火种》观后感篇4
临近七一,公司总部组织党员同志集体观看了电影《大火种》,观后让人无限感慨!感慨于水深火热的过去,感慨于美好生活的现在,感慨于要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未来。
影片真实再现了1926年发生在广饶县大王镇的一个故事。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在当时的境况下,劳苦大众把'能吃上馍馍、能吃上饺子'就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如此朴实简单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是如此的容易满足,但背后却又隐藏着深深的悲剧色彩,让人心隐隐作痛。然而,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悲苦的年代坚持着这样朴实的信念与剥削阶级斗争着,即便被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他们仍然坚定不移,不管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还是不韵世事的小女孩……他们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影片中有一段在青岛海边的`画面,一架飞机从天而过,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同样是在这个海边,1927年,革命者鲁真被残忍的杀害!强烈的今昔对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鲜活、悲壮的生命画卷。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自由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看过影片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立足岗位,时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看清每一组数据,做好每一件产品,想好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不仅要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如今的我们,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这一切得益于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得益于公司的广阔发展平台。一天忙完,常常静下来问自己:今天的事情都做了没有?都做好了没有?是不是还有做的更好空间?不为超越别人,只为超越自己以求更好的前行。
面对未来,踏上'十三五'新的征程,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下来、传下去,为实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火种》观后感篇5
6月19日,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在京举行首映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影片原著作者铁流、主演白威、王柠、张梦迪、沈浩出席了活动,张宏森表示,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片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首映礼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登台致辞,“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当天,影片的原著作者铁流也来到了现场,他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并透露,自己也在片中饰演一角,“现在想到这部电影要登上大银幕,我依然非常激动,能让更多的观众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故事,我认为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的王柠透露,影片拍摄时非常艰苦,“白威被折腾得都看不出来是他了,这部电影在造型和心理环境上,对演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值得。”
《火种》观后感篇6
10月25日,公司机关组织党员在四楼会议室观看了《大火种》,看完影片后感触颇多。
影片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重现了1926年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在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如火种般传递,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付出了巨大牺牲,并用生命守护,最终促使革命星火燎原的感人故事。回顾影片中,木匠的妻子为何要执意起誓呢?因为普通人活着要有念想,坚信不疑就不惮于用形式固定住,就是信仰。人活一世,总要相信什么,即使就和警察嘲笑女党员带领农民群众造反一样看上去可笑和遥不可及,但万一成功了呢?朴实的群众说:脑袋掉了,得死,书掉了,还是得饿死,所以钉的死人,钉不灭心中的火,都会自然相信书中的真理。
毫无疑问,这部作品的上映就是为了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可是,身处先烈们创造的和平年代,置身于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浪潮中,不需要面对血火考验,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又该怎样去做?
就我个人而言,心态、工作和生活都应该有相应改变。首先应该怀有感恩之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何其幸运,当然应该感恩于先辈的牺牲,感恩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感恩于生活中亲朋的善意付出,感恩于自己的健康。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身康体健才能好好工作,回报各方,因为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生活的道路只有设定好正确的方向,才能幸福常在。
其次,工作怎样做才能做完,才能做好?有工作方法的问题,有工作态度的问题,甚至是个人三观的问题。在工作中,受困于个人能力,工作完成度各有优劣,但我们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尽力把工作干好,以得到个人价值的体现。平凡的岗位,普通的我们不应追求计熟事定,举必有功的大气酣畅,但认真对待工作和同事,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做事,比较和尝试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优结果总是好的。工作就在那,需要这份薪酬所以工作是基础,然后怎么更快的完成,多做少错是一种追求,寓情于工作,深钻进去搞研究出成果,也是一种境界。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劝慰,因为不可能人人爱上自己赖以生存的劳作,但是基于职业道德,干一行精一行则必然是一种自警和约束。我从事供水工作多年,从开始的茫茫然无从下手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何尝不是心态的蹉跎转变,当因为工作成绩被上级夸奖时怎会不自得窃喜。说句大话,好好工作,也是为国家分忧!
最后,因为与所有人的相处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我们跳不出三界,所以得用心经营生活。万物为刍狗之下,世间人就分两种,会哭有糖吃的孩子,和不愿哭自己捡糖的孩子,我愿做后一种。生活中有各种滋味,五光十色,使我们陶醉、恐惧、麻木或是迷失,但只要谨记抬头看天是本能,低头做事是本分,也能努力向前。努力工作,照顾好家庭,维系好亲朋,也得到大家的肯定,形成一种愉快的向心力,就是良好的社会氛围。善良、勤恳、不做恶,终究是大家都有的美德。
缅怀先辈,感恩生活,我们不需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把所有记在心里,活在当下,好好生活,认真工作,做有用之人,不做恶,经营好每个幸福小家,就能成就出无数先烈们为之奋斗终生的强国之梦!这是我的信仰!
《火种》观后感篇7
在影片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一篇作文中的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一个伟大事业的建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相反,往往是万分艰辛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持久的,一代一代地向下延续,也即永远存在。
我们党的入党誓词这样写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誓词的内容在影片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火种》。
电影当中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如王荷波、杨匏安那样,在当年清党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抛头颅撒热血的风险,无怨无悔的为一个党派的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当年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个个都是才学俱佳,文武双全的社会精英,想要一份体面的职业和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环境,不是很难的事情。在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纪律在一个政党当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影片当中所说的“要有铁一样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党的纪律,都要受到纪律监查委员会的严惩,这样才能纯净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健康发展。党在成立之初未设立中央纪委,是因为那时党的队伍并不是很强大,纪律问题并不是很明显
然而当党的队伍壮大之后,这种问题就一次又一次的凸显而出,由于没有纪律的约束,一些思想与信仰不坚定的革命党人在金钱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党组织,成为了党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阻力。
《火种》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德育报观后感7篇
★ 党员看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