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观后感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是我们与他人分享电影观影体验的重要方式,在写观后感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保卫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保卫观后感5篇

保卫观后感篇1

翘首期盼一年有余,今晚8时26分,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将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隆重首播。该剧有哪些精彩看点?跟随记者揭秘四大看点。

看历史“四保宜昌”演绎“门户”内涵

1938至1943年5年间,围绕宜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四件大事:1938年宜昌大撤退举世闻名、1940年枣宜会战及张自忠悲壮殉国、1941年陈诚反攻宜昌功败垂成、1943年石牌大战举世震惊……人们将其归纳为“四保宜昌”。电视剧《宜昌保卫战》,以1938年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为故事发端,落幅于1943年成功的石牌保卫战。中间镶嵌进1940年著名的枣宜会战、1941年宜昌军民收复宜昌的反击作战,前者有抗战名将张自忠杀身成仁,后者有日军第13师团中将师团长内山英太郎几近“玉碎”。

全剧以四大板块结构故事,以层层递进、重重压抑,最后反戈一击、势成逆转的戏剧结构,使得剧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完美演绎了“民心不失,门户不倒”的本剧主题思想与深刻内涵。

看人物复杂历史下的纠葛命运

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也是跌宕起伏、异常纠葛。

男一号胡宜生,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下,从一名国军伤兵,经过四保宜昌的浴火重生,成长为一名顶天立地的抗战英雄;女一号江美云,军统特工,她和苏联密电专家瓦西里以及助手郑贞的任务是找出潜藏在宜昌的日军秘密电台;超级反派朱若愚,军统湖北站站长,在威逼利诱下被策反,后来又幡然醒悟,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成四妹活泼率性,机灵可爱,喜欢军官胡宜生,在严峻的抗战形势下,四妹经过战争的洗礼和摧残,完成了人生蜕变和情感历练……

除了纷繁多变的人物命运,剧中还有很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如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中共地下党员、胡宜生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杨帆……

看明星国内一流金牌团队打造

影片邀请了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总制片人孟凡耀系中国知名影视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笑傲江湖》、《激情燃烧的岁月》等,曾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重大奖项。总导演齐星的代表作有《铁甲舰上的男人们》、《光荣大地》、《师傅》、《至高无上》等,其中,电视剧《师傅》获得第28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片中主演也是可圈可点。有曾在《我是特种兵》中有出色演出的徐佳,《亮剑》女主角、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获得者童蕾,《古惑仔》、《鹿鼎记》中饰演“痞子英雄”的影视歌三栖明星陈小春,香港著名演员、《上海滩》的主演吕良伟,国家一级演员、“硬汉专业户”侯勇等。

保卫观后感篇2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以前我总不理解,但上个星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宜昌保卫战》后,我好像忽然有点明白了。

?宜昌保卫战》讲的是我家乡的抗战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三集,一位叫张自忠的将军英勇抗战牺牲了,胡宜生带领两百多名士兵潜入敌营,冒险抢回来张将军的遗体。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忠魂在每个将士心中。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叹,张自忠将军是多么的英勇!国难当头,他毫不犹豫奔赴前线,与敌人撕杀得头破血流。这种不畏艰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放眼现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早上,当我们享受着美味的早餐时,他们在辛勤地磨刀;上午,当我们出去嬉戏的时候,他们在打仗;中午,当我们去野餐的时候,他们在啃着坏掉的硬馒头;下午,当我们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在清理伤口,抚慰创伤;晚上,当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连夜赶路;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吃着冰西瓜时,他们却在烈日曝晒下站岗放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穿着暖和的棉衣棉鞋时,他们却只有单薄破旧的衣衫。但是我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要感谢中国的每一位战士!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用经历战争,但革命烈士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现在的我还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但我会好好学习,像英雄们一样保卫祖国,强大祖国,让五星红旗永放光芒!

保卫观后感篇3

长江之滨,秀丽之都,鄂西之绝,宜人之地。1938年,自武汉失守,大转运之担便落到了川鄂咽喉———宜昌的肩上,一场悲壮磅礴的《宜昌保卫战》由此上演……

精彩的剧情、精湛的表演,我被这历史深深吸引。当看到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的时候,我更是热泪盈眶。宜城东北,有一支英雄之师,张自忠将军带领他的这支队伍过关斩将,守卫着国土。受到重创的日军展开了疯狂报复,张将军的队伍遭到了万余名敌军的夹击,张将军在激战中奋勇杀敌,带头冲锋陷阵,可寡不敌众,只得带伤逃入树林。在这里,将军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所有文职人员和伤员全部撤退,并强行命令知心好友李文田带队离开,自己则带领剩下的百余战士继续奋战,战场上炮火轰鸣,火光冲天,战士们一个个倒下,看着身负重伤的张将军强撑着身子屹立的身姿,凝视他坚定愤慨的眼神,我已经泪湿眼眶。耳畔,传来的是他浑厚有力的声音:“吾一日不死,必尽一日杀敌之责。”张将军的气节令日本人都脱帽致敬,被他折服。

其实,影片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仁人志士比比皆是,无论是在石牌会战中大败日军的胡宜生,还是在谍战中铲奸除恶的江美云,还是最后幡然悔悟的朱若愚,他们身上都有着令人钦佩的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刚刚过去的九月,有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天,全国都拉响了防空警报;那天,就是九一八,我们的国耻日、国难日,它拉开了日军侵华的序幕。自1931年到1945年,这漫长的14年的侵华战争,整个中国血流成河,哀伤遍地,如果没有千万个张自忠、胡宜生,家乡不保,国家不保!

大大小小的假期里,父母带我游遍了宜昌的山山水水,从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到风景如画的三游洞,到清凉幽静的泗溪竹海——————一路美景,一路欢歌,还有一张张和我们一样幸福欢乐的笑脸,很难想象,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曾经流淌过多少英烈的热血,埋下了多少英雄的忠魂。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安宁,换来了这绝美的山河,换来了家乡的日新月异。愿英灵安息,愿和平长存,愿这份幸福能长长久久!

保卫观后感篇4

看完宜昌保卫战,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剧中那一颗颗的爱国之心演义出的壮烈,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感动不已。

国难当前,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虽然每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但是,每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却是相同的。

为了宜昌大转移,为了保住国家工业的命脉,卢先生不顾利益得失,纵是损失惨重,倾家荡产,也要保证大转移顺利完成。他说,‘国难当前,就不要再顾及个人得失了,只要国家在,一切都可以重来。’这一句将卢先生那份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牺牲一切的爱国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海军出身的胡宜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为了保证宜昌大转移,担任起码头的调协官,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各种危机。大转移顺利完成后,他不畏艰辛,不畏牺牲,毅然奔赴战场第一线,浴血奋战,在石牌大战中大败日军,谱写了一曲“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抗日壮歌。

土家妹子成四妹是民众力量的代表,民众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剧中杨帆曾对胡宜生说过一句话,‘其实,最大的力量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民众的力量。’

本剧的主题思想就是民心不失,国门不倒,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这种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保卫观后感篇5

看了电视剧《宜昌保卫战》,我对石牌保卫战印象很深刻。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白刃战——石牌保卫战(誉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抗日战争初期,宜昌保卫战最关键之役,即石牌保卫战,石牌保卫战之关键在于那一场战况惨烈的白刃战。在战斗最为激烈僵持不下的时候,阵地上整整三个小时没有传出一声枪响。在这死寂般的沉默背后,是11师将士与日军长达三个小时的白刃对决。

那三个小时的拼刺肉搏,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是赤胆忠心,是永恒,是定格,是民族命运的拐点,是历史天空的绚烂之花!此时此刻,一切的语言表达好像都是苍白的,空洞的,虚幻的。那就先从这段惊险惨烈的战役实实在在地说起吧。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八年抗战是一段需要用双脚重新丈量的历史,而实际上这场70年前发生在长江边的战斗也并没有走远。1943年5月,日军集结10万兵力围攻石牌,企图沿江而上进逼重庆。一时间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石牌,竟成为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之一。

作为蒋介石钦点的死守部队,胡琏带领的11师正是守卫石牌的绝对主力。11师师长正是黄埔四期的名将胡琏,这位被毛泽东誉为“狡如狐、猛如虎”的将领,曾留学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极擅山地作战。1943年5月27日,石牌要塞最惨烈的战斗开始前一天,这位接受过西方军事思想的将军,却在准备着一件于现代战争似乎不相干的仪式。

那一天,胡琏起得很早,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血战将在明晨,晨曦中他一连写了五封诀别的书信。在留给父亲的信中胡琏写到,“父亲大人,儿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能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5月30日,日军接连突破石牌的外围防御,开始强攻石牌要塞。这回日军改变战术,先是派出若干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只要发现守军的一点空隙或是薄弱之处,就立即投入后续部队进行密集冲锋,因此战斗相当惨烈。

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陈诚给胡琏打来电话:“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最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双方数千人曾经在这里展开了三个小时的白刃肉搏,这是整个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白刃战。日军历来是以擅长白刃战而闻名,用武士意志和三八步枪武装起来的日本鬼子,上刺刀和退子弹是一个战斗命令,日本陆军在战斗相持阶段决胜的法宝,就是用冷兵器决输赢。面对那样的一群日本军人,除非你决心必死,否则断无取胜的机会。

日本鬼子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军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但在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空前惨烈的肉搏战中,11师官兵却硬是凭着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赢得了胜利,当这场白刃战落幕时,足足1500名中国士兵倒在了这片景色壮美的土地上,而阵地依然在中国军队手里。同样日军也付出了1000多人阵亡的代价,双方遗留的尸体在战场上层层叠叠,触目惊心。

整个战役,一万五千多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家的子弟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孩子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桔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牺牲了死掉了,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这场持续三小时的血肉拼杀,几乎可列为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白刃战,

在冰冷的刺刀于炙热的鲜血背后,是一群拜过天立过誓的热血男儿对于祖先的忠诚。而对这个贫弱的国家而言,这份不屈的精神几乎也是应战的最后倚重,这样一群血性男儿,仅凭赤胆衷心神话般地守住了这条大江的拐点,守住了这个民族命运的拐点。

历史真是眷顾三峡,两千年前就给这块土地送来了那么多的大英雄,使这道从高山中喷涌而出的峡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民族忠勇之源的殊荣。三国之后,三峡上下的战火停息了很多年,也恰在没有烽烟的岁月里,这道殊为险峻的三峡成了诗人和散文家们的天下。

二十世纪的石牌之战再为忠勇之河续写了铿锵之史。祖宗留下来的是一条铁血长河,这条河是不可能被外人辱没的。

保卫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学校保卫处工作个人总结7篇

保卫工作总结报告8篇

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计划7篇

保卫经理述职报告6篇

2023保卫股工作总结模板8篇

安全保卫2023工作计划8篇

2023保卫科工作计划7篇

2023银行保卫工作计划7篇

企业保卫工作总结6篇

保卫延安心得体会6篇

保卫观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