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众多作文,读者更倾向选择那些与自己关注的主题相关的作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提升作文的表现力,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白居易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白居易作文篇1
繁盛的唐朝就像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而唐朝诗人就是那海水与岩石激起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跳跃翻滚。这里有狂放不羁、浪漫飘逸的李白;这里有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杜甫;这里有宁静淡泊、超凡脱俗的王维,但我更喜欢为民所歌、淡泊名利的白居易。
白居易,他少年成名,凭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传世佳句立足长安;他青壮年时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被贬江州、创作长恨曲与琵琶篇,名闻天下,流传至今;他晚年闲适,池塘泛舟,雪夜邀友,把酒言欢、享受生活、安度潇洒人生。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篇3000余首,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歌和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的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初春明媚的景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表达了他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痛斥了官吏强买强卖欺压百姓;“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无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他的诗歌不知引起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
在我的心目中,白居易是一个忧国忧民、达济天下的典范;是一个胸怀大志、不畏强权的志士;更是一个朴实无华、爱憎分明的诗人!
这就是白居易,他为唐朝诗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亦是唐代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白居易作文篇2
晚上九点五十六分,我悄悄把房门关好,光着脚坐在窗边的楼梯上,等待着流星雨。九点五十九分,天空突然亮了起来。我赶紧闭上眼,紧握双手,虔诚地许愿:让我和白居易相遇吧!
当我睁开眼时,发现还是漆黑一片。“唉,我还在房间里呀。”说着,准备把扎头绳拿下来,去床上睡觉。突然,我摸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咦,这不是步摇吗?”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这不是我的睡衣!是……是唐装?脚上也多了一双绣着荻花的鞋。我赶紧看表,九点六十一分?天啊,我真的穿越了!
正惊叹着,我突然听到了一阵声音:“……马上,我们就要天各一方了,而今能遇见……”这不是白居易吗?我快步上前,正准备喊他时,却听见他说:“请上船,今晚我们不醉不归!”我心里一惊,这不是《琵琶行》里写到的场景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便趁着夜色闪身上了船,进船后,我飞快地避到暗处,顺手把叮当响的步摇取了下来,紧紧捏在手里。
白居易和他的友人在我藏好的五秒之后也上了船。开始了好一阵子的闲聊。正当我昏昏欲睡时,白居易起身要送别友人。我一下清醒了,刚要跳起来喊:“等……”,却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传进我的耳中,我沉浸在音乐中,却听到白居易突然开口:“怎么,还有何人在船上?”吓得我浑身一颤,把挡在身前叠得高高的瓶瓶罐罐往身前拉了拉。过了好一阵子,才听他说道:“也许是幻听了,我把那弹琵琶的人喊进来吧。”说着,白居易叫那个琵琶女进来了。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虽说《琵琶行》我早已经烂熟于心了,可现在亲耳听到琵琶女拨弄弦丝的声音,却依然被深深吸引。这声音不就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吗?我沉醉在这“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曲调之中,一时忘记自己藏在瓶子罐子后面,竟然不小心把瓶子摔倒了地上,当白居易走过来把瓶子拨开的那一刻,我闭上了眼睛,紧握双手,轻轻地说了一声:“让我回去吧。”
叭嗒,我摔在了房间的地板上,赶紧爬上了床,在妈妈开门前假装睡着了。“这肯定是一个梦。”我小声嘀咕。今晚柔和的月光透过窗帘间的缝隙照在了我的手臂上,我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上显示着:十点零二分。
可步摇却还在我手里,紧握着。
白居易作文篇3
春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我觉得呆在家里很无聊,于是独自一人去杭州西湖游玩。
走了几十里的水路,终于到我仰慕已久的杭州西湖了!
我走在孤山的山路上,想要到山上的孤山寺北边贾公亭西侧的山上。沿途,我不经意往下看时,竟然看到如此奇丽的景象:杭州西湖的里湖和外湖微波荡漾,真是美极了!
终于,不费吹灰之力,我如愿以偿。
山上只有一位中年人站在高处吟诗。抑扬顿挫的声音令我听起来十分舒服,舒畅。他似乎看到了我,转过头来说到:“年轻人就是精力旺盛,没用多少力气就上来了。那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来,而且上来之后喘气喘个不停。”
我微微一笑,说到:“没有的啦,要不我们一起游览这儿,到时候你就知道我是‘徒有虚名’的啦!”他爽快地说:“好!”
我们边慢慢向前走去边看秀丽的风景:湖水慢慢地涨起来,涨到刚刚好与湖面相平的时候又退下去,而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湖北玩耍的小孩和大人,涨潮时就跑到跑到高处,落潮时又下去。尽管涨潮与落潮之间没有几分钟,他们仍然玩得很愉快。
将头抬起来时,又是另一种景色:洁白的云朵叠在一起,顺着白云往下看,湖面的波浪与白云连得天衣无缝,看上去既似浮云又似海市蜃楼。
远处飞来几只黄莺,它们飞向山上向阳处的树上,你抢我夺,一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令一边又飞来几只燕子,它们都衔着做窝的物品,至于它们从哪里来的,我们无法得知。
“啊!”他叫起来,“快看那边的花!美极了!”我朝他指着的地方看去:五彩缤纷的花朵映入眼帘,我感到眼花缭乱。把头稍微转一下,映入眼帘的变成青草,不过这些青草还没有长高。
看着这种景象,我也不由得感叹到:“杭州西湖果然名不虚传啊!”他说到:“是啊!不过刚刚我们看到的只是少部分呐!如果你去看到西湖东面的美景,绝对会流连忘返的!”“真的么?”“我堂堂诗人白居易的话都不信?我敢打包票说是!”“白居易!”我大吃一惊。“在西湖东面,我总是觉得观赏还不过,好想一辈子都在那儿。特别是那次我去到柳树底下的白沙堤上时,似乎忘记自己在哪,家在哪了!”
听了之后,我很想去看看,于是请求白居易和我去看,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到:“走吧!”
那一天,我与白居易相遇。
白居易作文篇4
傍晚,窗外,大自然陷入沉沉酣睡,灰蒙蒙的天空没有一丝缝子,偶尔也会飘出的几粒飞雪,若黑夜中的萤火,忽东忽西、捉摸不定。“晚来天欲雪”,我低吟着,“能饮一杯否?”忽然,我有点替白居易担心,刘十九能应邀吗?望着窗外虚无飘渺的飞雪,恍惚间,我似乎飘到了遥远的唐朝,飘到了白居易的世界。
暖酒小火炉,新酿的米酒,青瓷酒杯,都已备好,静静的安置在凭几上。冰凉的手微微靠近火炉,炉火已燃起,炉身雕刻着傲雪梅花,莲蓬一样的炉顶,橘色的火光从微黑的小孔中透了出来,暖暖的,通红的木碳时不时“剥剥”响几声。雪“沙沙”打着窗户,漫天飘洒着细细的粉末,看着院子里那棵褪去绿衣,光秃秃的树木,在孤零零的独守空院。已经寂寞一冬的我,把耳朵转向门口,扑捉着屋外的每一丝声响,“脚步声,敲门声怎么还没传来?刘十九收到请帖了吗?他会冒雪会友吗?”
“乐天兄,”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一个头戴幞头,身穿圆领棉袍衫的,脚踏六合靴的儒雅男子,带着一股凛凛寒气推门而入,黑色长须,片片白雪落满肩头。
“已然鹅毛白雪,十九兄,我应改天送去请帖的,抱歉,抱歉,”我双手抱拳,愧疚,但更多是惊喜。
“乐天兄的好酒片刻不可耽搁,雪中饮酒自是另一番情趣,”刘十九捋着胡须,拍拍浮雪,哈哈大笑。
“十九兄,请榻上座。”
我二人脱靴,盘腿坐在凭几前,火炉上的米酒已经温热,徐徐倒出,麦香缓缓飘入鼻中,色泽清莹如冰清玉石,我轻轻啜饮一小口,在舌头上打两个滚,清香带着温热萦绕整个口腔,润润过喉,暖暖入心。
“好酒,香甜温醇,”刘十九夹起一片切脍,“再配上这片薄如雪花的切脍,酒的清香化解了鱼腥,酒的温醇又去除了鱼的生冷,乐天兄的酿酒技术已经出神入化了。”
“闲居多时,也就酿酿酒,做做诗了,”远离官场的我,如今已经平静了不少。
“乐天兄送来的小诗,正如这米酒,需要细细品味,红泥小火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暖暖炉火,映照着浮起的绿色泡沫,阴冷的雪夜,小饮一场,再适合不过了。”
炉火越烧越旺,橘色的火苗在“噼啪噼啪”的伴奏下欢快的舞动着,饮下的米酒仿佛化成一条温暖的小蛇在身体里游动,同时也唤起我们作诗的雅兴。我们走到书桌旁,扬州纸已经铺好,刘十九缓缓磨着砚台,飘出缕缕墨香,我提笔悬腕准备书写,可笔尖怎么又细又硬呢?我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手中紧握一只钢笔。我茫然地望向窗外,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漫天飞舞着,似蝴蝶、似柳絮、似轻烟,我继续回味着刚才的幻境,长舒一口气,刘十九终究是去了,我抬笔写下了《问刘十九》。
白居易作文篇5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遇红颜,听其诉平生,一曲琵琶泪。可知说书人愁思深几许?只得泪中愁,难言流离苦。
秋意浓,秋意上心头,愁。江浸月,青衫湿,泉流幽咽,独守空船。行时江浸月,归时青衫湿。何为“浸”?为何“湿”?
浸,冷江浸寒月。四下寂寥,一轮褪了温度的月浸在入了秋的江水中,愈发寒凉。枫叶、荻花、小舟一一隐没在这夜色的苍茫中。居易颔首见月,月却离他那么遥远,冰凉的水汽撩拨他的衣袖,森森的寒意掠过心头。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茫茫的江水,不见来处,不知归所,扑朔迷离。他,就是那轮水中月,恍惚惘然。浸的是月,冷的是心。
湿,泪水湿衣襟。乐声凄凄扣人心扉,再也抑制不住的愁苦,终于在满座人群的泪水中找到了发泄口,琵琶女和白居易都可以摘下生活的面具,痛哭流涕,将自己一腔激愤不平的感情尽情地宣泄!迸发的情愫是他乡遇故知的慰藉,也裹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失意寡欢。湿的是衣襟,滚烫了谁的眼眸,痛的是谁落空的仕途梦。
他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浸得不动声色,却因一曲琵琶湿了眼眶。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曲咽女儿愁。琵琶女一点一点收敛了卖艺的怨。她的琵琶声低沉幽婉,如泉水在冰层下滞涩地流淌,冰未碎,泉难断。琵琶女委身商人,奈何容颜易老,惨遭抛弃,终日掩面弹曲,以年少一艺度余半生,锁于时间的囚牢。红面纱下的泪有人揾否?江口人影渐渐疏离,等不到了。
居易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周边的人都劝他莫管闲事,底层人民的辛酸,他看得见,怎能不管?但是不被理解的酸涩最终也只有自己独自尝受。那千丝万缕的愁思又有何人知晓?咽,道尽了千古失落者的悲愁。没有嘶声哭泣的崩溃,而是将心酸忧愁收敛在哽咽中。
居易不易,官场难守。他还是爱讲公道,总是越职言事,最终沦为江州司马。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生活自有愁,他却看得见别人的愁。当失意的官员遇见沦落的娼女,“千呼万唤始出来”,那是一场乱世的相逢,身份地位悬殊,却仍旧彼此尊重。
李煜江山难守,人与愁只随江水流逝,空留南唐后主的悲愁。窗边的易安,不再守来丈夫的锦书,独自守着雁过的凄苦。李商隐守着锦瑟,一弦一柱的记忆,念念不忘。晏殊孤身上高楼,凭栏远望,独自惆怅。暮去朝来,岁月诉说不尽忧愁落寞。琵琶女还在执着,白居易还在为民忧,独自愁。
白居易的“愁”有纵声哭泣,也有低声哽咽,默默守候,拿了余半生换忧愁,青衫衣袂,心上的秋日趋寒凉,秋里的心依旧滚烫。
愁在泪,眼朦胧,愁入心,意悲欢。
白居易作文篇6
他,挥毫洒墨从而写下一篇篇佳作;他,生逢盛唐荣耀却因不受重视壮志难成;他,关心百姓疾苦所以用诗歌与我们相逢至今;他,就是被誉为“诗魔”的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观察到草的生长、死亡之后,白居易写下了这首离别的诗歌。一株小草经历一岁的时间之后,或走向枯萎,或化为灰烬,但种子和根茎还在酝酿着新的生命,即使化为灰烬也要转化为养料,为种子的繁衍添一把力气,尽一份心,直到“春来草自青”。诗人敏锐地觉察到草的生长周期,并能从中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慨:每个生命体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克服它,坚信生命生生不息,再加上时间的魔力和客观条件的转换,一切困难都将成为过去。
被贬为江州司马的他在一个月夜与琵琶女相遇,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的心事被另一个人的琴声说穿,因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他会在何时偶然出现。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辞官后的他感到轻松自在,但忧国忧民的他依然忧愁,他心寄苍生,心忧百姓。残阳将尽,他不禁想起官场黑暗,朝廷中牛李党竞争的激烈。难道朝廷要一直腐败下去吗?
初月在西边渐渐出现,被一层层淡云笼罩住了。突然刮过一阵风,空气感到湿润起来,有了些许深秋的凉意。草丛里,多了一些晶亮的东西——原来是露珠。深秋的夜晚,总是惹人思绪翩翩的。树木沙沙地摇动起来,似乎在唱一首夜歌,月亮洒下柔光,多了一份宁静。此时的白居易依然想的是朝廷,自己推官是为了什么?自己隐退不管国事,可眼下的国家局势危机四伏,怎能让他放心?残阳,暮江,一幕幕展现在他眼中。江水依然涌动着,似乎是在为谁呐喊,是为这天下的不平?还是为这朝廷的黑暗?心下一动,在这不平静的夜晚,流泻出肺腑之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倾泻而来的残阳,瑟瑟伴红的江水……这一切,都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白居易作文篇7
他不是天资聪颖的子安,少年成名天下知;他不是悠然自得的太白,饮酒仗剑任平生;他不是清心寡欲的摩诘,松林清泉自悠游。但他却是我心目中的那轮明月,他便是中唐时期的全民偶像——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平实易懂,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孩,就连皇帝都为他提笔写诗,由此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啊!提起白居易,他和当时的大诗人顾况还有一段故事哪!贞元三年,也就是公元787年,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直奔大诗人顾况家而去。刚开始,顾况还对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不是很重视,当他看到诗稿上的署名“白居易”时,更是调侃道:“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然而,当他读到那首《服的雇员草送别》时,却反复吟咏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顿时,顾况便对白居易刮目相看了。而那句“长安米贵,白居不易”便成了两人之间的趣闻。
白居易不仅写诗平实易懂,并且创作数量惊人,一生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他那《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写出了美丽月色的可爱动人;他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写出了那弄人的辛苦播种。
他是我的偶像,也是我最敬仰的人,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便是——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