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钓鱼教案优质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有效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实现个性化教学,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姜子牙钓鱼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姜子牙钓鱼教案优质7篇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喜欢听故事,并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故事。

2、初步理解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知道做事情要坚持到底。

5、在观看故事表演和参与游戏的活动中,能够坚持完成任务。

6、乐意参与表演活动,并坚持到底。

游戏准备:

1、准备好场地并布置好场景。

2、背景图、录音机、磁带、小猫头饰等。

3、小猫钓鱼课件、白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游戏过程:

一、观察过程:

1、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观察

2、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二、欣赏并学习故事

1、师放录音请幼儿欣赏一遍故事

2、师播放课件请幼儿用感官来熟知故事

3、师提问幼儿:谁和谁在干什么?小花猫是怎样做的?蜻蜓蝴蝶飞来后小花猫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4、师生讨论:我们应该向谁学习?为什么?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以后我们做什么事儿都应该一心一意的道理。

6、请个别幼儿在小朋友的面前表演故事。

三、活动延伸:

绘画《小猫钓鱼》

1、师生谈话:小朋友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让我们一起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个故事好吗?

2、教师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

3、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发挥想象力。

4、作品展示,并投放到美术活动角供幼儿欣赏。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3

设计背景

通过观察图片、图画、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现象力、幼儿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能用丰富的语言看图讲述故事,能够懂得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2、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和感受能力。

3、尝试通过图片、试述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重点难点

幼儿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够配合老师完成过程,不理解某些过程的做法。

活动准备

1、钓鱼竿。

2、自制蜻蜓,蝴蝶和小猫头饰。

3、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放音乐,引出课题。(2个钓鱼竿)

2、老师头戴自制的小猫头饰、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

3、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是怎么做的。

4、蜻蜓飞走了,小猫捉住了没有,它又回到了哪里。

5、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又是怎么做的。

6、蝴蝶飞走了,小猫空手回到河边,发现了什么。

7、小猫说些什么,猫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8、小猫听妈妈说的话来没有,它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9、小猫和妈妈钓到鱼后,干什么去了。

教学反思

经过这次的活动有以下的总结:

1、在这次的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都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达到了动手的目的。

2、幼儿能够很好的理解老师说的做法,提升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3、在准备的过程中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没有考虑周到,以至于有的孩子对有的过程不能太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够重视。

4、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活动,让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筋,这样更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认识事物。

教案反思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

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5个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条泡沫纸做的鱼;纸做的大盘子。

2、学具准备:“小熊的一家”。

3、《操作册》第2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导入语。

教师:小朋友排好队,看看老师的脚和你们的脚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老师的脚大,我们的脚小。

幼儿:还有老师穿的是绿鞋子,我穿的不是绿鞋子。

教师:嗯,你看得很仔细,请你来说一说,我和你的鞋谁的大谁的小呢?

幼儿:你的.大,我的小一些。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站到线上来,跟老师一起脚跟挨着脚尖走线吧。老师说“大脚大”,你们就说“小脚小”,然后我们一起说“小脚跟着大脚走。”

2、集体活动。

(1)学习3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猫妈妈今天要带领猫宝宝去河边钓鱼,看,猫妈妈真厉害,一会儿功夫就钓了这么多鱼。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3条鱼,提问:猫妈妈想把这3条鱼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子里,小朋友一起来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部分幼儿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试一试。

幼儿甲采用实验的方法,第一次把最大的放在了前面,可是最小的放在了中间,看看发现不对,又调整为将最小的放在了后面。

教师:甲排得对不对?

幼儿:排对了。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一次就成功把它们排好队?

幼儿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有几个小朋友开始举手。

幼儿乙:可以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把不大不小的放在中间。

教师:好,请你也到前面来试一试。

教师请幼儿乙到黑板前来用刚才说的方法排了一下,果然比刚才那位小朋友更快。

教师:按大小排队时,可以先找最大的和最小的,这样排起来更快些。

(2)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这时,小花猫也钓到了2条鱼,它也想把鱼放在这个盘子里,要把鱼放进去,鱼儿还是要按从大到小排队,这次要怎么排呢?我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丙到黑板前,分别把这两条鱼和前面的三条鱼比大小,然后放在盘子里。可是发现总是有一条鱼她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好。

教师:谁能帮助她?

幼儿丁到黑板前,把所有的鱼全放在一起,然后找出最大的,再找出最小的,但很快,剩下的三条他又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教师:再请一位小朋友帮帮忙吧。

幼儿戊把剩下的三条又按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最后放中间的排好队。这时幼儿丁把5条中最大的放在了最前面,最小的放在了最后面。

教师:小小鱼儿终于排好队了呢!你们看,这些鱼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队的呢?

幼儿:从大到小。

教师:对,这5条鱼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前面的总比后面的大,后面的总比前面的鱼儿小。

(3)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小到大排序。

教师:可这时候,那条最小的鱼儿不干了,它说它也要排在前面。

教师:现在我还是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帮最小的鱼排在最前面,我们来一起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排排队。

幼儿:好。

教师请幼儿到黑板前面来操作教具,这一次幼儿根据前面从大到小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排队的任务。

教师;按大小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再找出剩下中最大和最小的,这样就能按顺序把物品排好队了。

教师:小熊看到小朋友帮猫妈妈排物品,他拿来了自己的手套、袜子还有鞋子,它也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这些物品按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分组活动。

第一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二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袜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三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的顺序排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猫妈妈夸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她和猫宝宝做了这么多事。不过我们也很有收获,因为我们学会了两种排列顺序的方法:一种是从大到小,一种是从小到大。真棒!让我们伸出大拇指鼓励鼓励自己!小朋友回家后,也赶紧将家里的物品按大小排排队吧。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掌握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练习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

2、发展钻爬能力,锻炼幼儿大肌肉力量,促进手脚的协调性。

3、培养幼儿勇敢品质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垫子四块,分作两排摆放。长橡皮筋一条(挂上绿色纸树叶)。小鱼图片若干四散放在场地一端。“鱼篓”两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口令模仿小猫,边“喵喵”叫着边走路进入场地。

2、“小猫”在“猫妈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做操。儿歌为:“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猫小猫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垫子(草地)前的起跑线。

2、教师交待游戏名称、玩法:“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去小河边钓鱼,路上要先爬过草地,再钻过树林,最后来到小河边钓(捡)起一条小鱼,放在鱼篓中,然后从垫子两边跑回来。”

3、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一次。引导幼儿观察,掌握动作要领及游戏玩法。

4、提醒幼儿注意在爬时,双手双膝趴在垫子上,快快地向前爬;在钻时,别碰到树上的叶子。

5、幼儿游戏3~~4次,直到把“小鱼”全部钓完。

6、小结游戏情况。

教师表扬勇敢参加锻炼、认真练本领的“小猫”,并告诉大家,今天的任务完成得很好,“猫妈妈”非常满意。

三、结束部分。

1、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玩法:边念儿歌四散走。儿歌:“老猫睡觉醒来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小猫小猫爱游戏,轻轻走到外面去。”儿歌念完,“小猫”四散在场地周围躲好。“老猫”醒来,不见“小猫”,着急地说:“一觉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见了,喵喵喵,我的小猫快回来。”“小猫”听到“老猫”叫声,一边“喵喵”叫着,一边赶快走回“老猫”身边。

游戏进行1-2次。

2、“小猫”跟着“妈妈”抬着“鱼篓”自然地走下场。3、带领幼儿回教室。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7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促进和实现幼儿最大限度的创造,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必须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活动,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枯燥的计算活动不能使幼儿轻松接受,同时为了锻炼小班幼儿爬的动作,我将体育游戏和计算游戏融为一体,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在游戏中充分活动身体,巩固1——4的数数,懂得颜色对应。

2、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一定爬的技能,并了解猫的一些特性。

2、对4以内的数数有一定基础,初步区分常见的三种颜色。

二、材料准备:

小猫胸饰若干,猫妈妈胸饰一个,小鱼若干多于幼儿人数的`两倍,小猫音乐竹篮三个装鱼的小篮每人一个

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小猫起床。

2、师:今天妈妈又要和宝宝一起学本领了。

问:妈妈教过你们什么本领?

二、游戏《小猫捉鱼》:(反复2——3次)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鼓励幼儿向不同方向爬)

2、小猫捉鱼:观察猫妈妈篮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多种颜色。

3、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

(第一次要求把鱼捉完为止;第二次要求捉各种颜色的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4、小猫装鱼:

分颜色按要求装到相应的竹篓中。

三、小猫回家:

律动:回家

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姜子牙钓鱼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读钓鱼的启示读后感推荐8篇

猫的优质课教案优质7篇

美术糖果罐教案优质7篇

手工教案优质7篇

冬天幼儿教案优质7篇

送南瓜教案优质7篇

2023安全教案优质7篇

语言中班教案优质7篇

涂颜色教案优质7篇

梅花树教案优质7篇

姜子牙钓鱼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