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记录了教学实践的变化,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2
目标:
1、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想象,了解一些自然界的仿生现象。
2、能将收集的信息与同伴分享交流,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准备:
幼儿事先收集一些仿生学的资料,红军装与迷彩服图片两张,展板一块上面贴有图片若干
过程:
一、导入:迷彩服
1、从前有英国的军队和非洲的军队在丛林中打仗,英国的士兵都穿着红色的军装,非洲的士兵都穿着绿色的军装。
(出示图片)你们猜猜看,最终谁会胜利?为什么?(幼儿讨论)
2、非洲士兵穿绿军装的方法是向谁学来的.呢?(幼儿讨论:蝴蝶,变色龙等)
3、老师小结:非洲士兵可真聪明呀,他们从动物有保护色这个本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迷彩服。迷彩服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很相象,就像蝴蝶躲在花丛中,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二、个别经验分享交流
1、动物有一些特别的本领,人就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
你们还知道人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2、个别孩子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如:鱼——潜水艇;蜻蜓——直升飞机;蝙蝠——雷达等
三、游戏:学来的本领(翻翻乐)
1、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人向动物学习”的资料,我这里还有一些东西,看看它们可能是学哪种动物的本领?(老师出示展板,上面贴有大吊车、渔网、闹钟等图片,幼儿说出一种就翻开图片看里面的动物是否猜对)
2、小结:我们人很聪明,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大家回家后还可以再找找看,人还能向动物学些什么?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在这次变废为宝收集废旧物品的活动时,家长朋友们给孩子带来了许多饮料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营养快线瓶等。我把这些瓶子放在了活动室内的“百宝箱”里。每到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从“百宝箱”里自主选出自己喜欢的“宝贝”玩耍。我发现好多孩子拿出饮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给瓶子排队,还有的放置瓶子当成障碍物,然后跳来跳去。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简单的玩具有十分高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激发他们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
3、两盆沙子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 (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一)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师:“饮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们都想试试,你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两个,还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吧!”[放自由玩音乐](幼儿自由尝试)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
(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
2、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 “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
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把饮料瓶当成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空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并帮助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
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师:“小朋友们把这些东西装进瓶子里,慢慢地装,装好后拧紧瓶盖,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洒出来。可以装一瓶,也可以装几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幼儿把瓶盖拧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装这些物品,教师指导幼儿把瓶盖拧紧。)
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放自由玩音乐]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指导幼儿玩法。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
发现有的幼儿与玩空瓶子的玩法相同。师:“你这个玩法很不错,再想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玩法?”(引导幼儿尝试新玩法)
3、交流玩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在瓶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玩法,给孩子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
师:“饮料瓶好玩吗?(好玩)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 (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举重的游戏,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把这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做做哑铃操,也锻炼一下身体,好吗?”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运动)
小哑铃,前平举,前平举。(抬脚跟,两臂做前平举)
小哑铃,侧平举,侧平举。(抬脚跟,两臂做侧平举)
小哑铃,向上举,向上举。(抬脚跟,两臂向上举)
小哑铃,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弯腰运动)
小哑铃,左边碰一碰,左边碰一碰。(左转运动)
小哑铃,右边碰一碰,右边碰一碰。(右转运动)
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跃运动)”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4
设计思路:
信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生活忠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中,电话、电脑就是沟通的所有手段,他们不知道“信”是用来做什么的?当门卫伯伯将我的一封信送到活动室时,便引起了幼儿的好奇,他们围在我得身边问个不停:“老师,这里面是什么呀?”“谁给你的呀?”“用来做什么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结合活动“信的旅行”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有趣的信”、“好看的信封、信纸”“我是邮递员”、“班级小邮箱”“神奇的邮票”等,旨在于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如何通过特定的方式传递信息,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的能力。在一系列活动之后,结合幼儿的兴趣所在又设计了“无字天书”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活动累计写信、寄信的经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热情,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探索的热情。
2.在操作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表演,录音片段。邮递员一名,小猴子六名
2.各种实验材料:放大镜、蜡笔、水彩笔、记号笔、浆糊、水牛奶米汤、碘酒
3.每组一份:棉花棒、白纸、自制信封、浆糊、
4.科学发现角投放材料:碗、水、筷子、面粉、碘酒、棉签、白纸、杯子、喷壶。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活动难点:能够自己发现米汤写字加碘酒,可以使字显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美猴王送祝福。
1.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让我们用掌声欢迎。
2、和孙悟空通电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俺老孙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可师傅派我去捉妖,所以我来不了了。但是我写了一封有趣的信给你们,这是一封无字天书,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看到我写的祝福。再见!
3.邮递员送信。
二.探索活动——读“无字天书。
1.师:猴王到底写了什么呢,让我看看。咦,我怎么看不出呀?你们来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将“无字天书”变成六份,请幼儿分成六组进行探索。
4.幼儿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5.教师示范:用毛笔沾碘酒在白纸上涂一遍,无字天书开始现形,教师读信的内容,幼儿欣赏。
6.介绍碘酒。
小结:原来美猴王的“无字天书”要用碘酒涂一遍才能看到,真神奇呀!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写一封“无字天书”呀?那它到底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让我们来问问美猴王吧!
三.实践活动——制作无字天书。
1.打电话。
师:喂,是美猴王吗?我们看到你的无字天书了,谢谢你的祝福。我们小朋友也想写一封“无字天书”,你能告诉我们是用什么写的吗?录音片段:写无字天书的材料我已让孩儿们给你们送去了,至于用那一种材料写的,小朋友们动动手自己尝试吧。回头看,他们来了!
2.六只小猴按序送上材料:水、棉花棒、白纸,幼儿自制的'信封和邮票,浆糊、毛巾。
3.幼儿制作无字天书:
师:请你先想想信要写给谁,内容可以用字宝宝或图画的方式来完成。别忘了写上收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装好信封,再贴上邮票。如果是写给班里的好朋友,就放入班级小信箱,如果是写给班级以外的人,就请投入绿色大信箱,由邮递员给你们送信。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探索。
3.出示表格并猜想做记录
名称?猜想操作后
水
牛奶
米汤
4.为孙悟空写信并投入邮箱,活动结束。
收信,看信:
a.请班级小邮递员将班级小信箱里的信送到收信人的手里。
b.收信人收到信后到老师那里去用火烤一烤,让字、图出现,看看信上写了什么?
c.师:还有一些比较远的信我们请邮递员先休息一会,呆会再送出去,好吗?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美猴王教了我们一个本领,大家都学会了。知道用柠檬汁写的是看不出的,一定要用火烤一烤才能看到。在我们的科学发现角里,还有一些大家意想不到的材料,也能制作出无字天书来,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领域:科学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各种玩具商业化,电子化,幼儿失去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包办心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当下社会我们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汉字多少数字,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的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此节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种求发展。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1、 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 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2、 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导入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 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1、 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2、 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3、 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2、 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3、 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展开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1、 出示木偶(小 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2、 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3、 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4、 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 2 ?红 黄 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2、 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4、 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5、 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结束
四、延伸活动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蚕豆的种子是绿色的`,在深秋种植,到第二年收获。
2、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喷壶等。
3、初步学会种植、管理蚕豆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蚕豆种子。
2、铲子、喷壶、锄头、铁锨等工具,一块种植园地。
活动过程
1、 观察蚕豆种子
——蚕豆宝宝的外衣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时候种蚕豆?(蚕豆宝宝不怕冷,喜欢生长在寒冷的冬天)
——将颗粒饱满的种子选出备用。
2、师幼共同整理园地
——这块地能下种吗?为什么?先要干什么?该用什么工具?
——观看教师整地并认识铲子、锄头等工具。
3、学习种植蚕豆的技能
——地整好后,怎样下种呢?为什么?(用铲子挖坑。每个坑放2-3颗豆种,盖上土,浇水)
——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深了豆苗不易长出,浅了会被雨水冲走。
——幼儿种植,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正确使用铲子,注意安全。
活动结束:
蚕豆宝宝已经躲在小坑里了,我们要经常到园地关心蚕豆宝宝,看看它们什么时候发芽。是怎样长大的。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1)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2)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1)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2)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
(3)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
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1)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3)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关于纸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