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教案具有前瞻性,就要在设计时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要想让教案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加入故事或案例,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路教案篇1
教学内容:1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2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1、在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歌唱状态,要求用清脆明亮的声音演
2、有表情的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一种饱满,深情的状态下进行演唱;
3、初步感受三拍子强弱弱和两拍子强弱歌曲风格的不 同。
教学过程: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咱们先复习一下,老师要看看谁的表情最好,谁的声音最美!”
跟磁带,同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律作
师:“能不能笑得更甜,唱的最美呢? 咱们再来一遍”
学生进行演唱
师:“我们唱的这么好,为自己鼓鼓掌”
学生鼓掌
一、 导入
师:“今年是祖国的六十华诞,看阅兵了吗?”
生:“看了”
师:“电视里放着一些歌唱祖国、赞美祖国歌曲,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呢?”
如有学生说出来,试着让学生唱两句,唱不出来,老师提示。《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五星红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从3~4首歌曲里,进行有选择的演
二、 新课教授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谱和范唱
师:“听了这么美得歌曲,我也想唱啦,给我一次表现饿机会好不好?”
生:“好”
老师范唱
师:“我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来点掌声!”
老师道谢
师:“听着这首歌,你想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表达出来!”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你们表现的不错,如果面带微笑的去表现,会不会更好?试试!”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我想为这首歌做伴奏,如果你想做就跟我一起动起来吧!”
用统一的节奏,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伴奏
师:“我们跟着范唱,用‘lu’来代替歌词,轻声的哼唱”
哼完一遍后,老师提出要求:“轻轻的,美美的哼唱是不是会更好?在来一遍”
学生哼唱
师:“小嘴巴张大一点,我们再用‘la来哼唱’。”
师:“我看大家都想放声歌唱了,我们先跟着合唱团的小朋友一起,轻轻得唱一唱。”
师:“我们有些地方唱的不够好,如果我们的表情再美一点,声音就会跟好听,来。再来一遍。”
学生演唱完后进行评价鼓励
师:“下面我们跟琴唱一唱”
老师弹奏,学生唱
(学生可能会在每一句的末尾处,出现唱不够拍的情况,或是三拍子感觉出不来,老师要给予指出和规范)
唱完一遍后
师:“刚才有一名同学的声音跟大家的不一致,好好想想,应该怎样把声音融到集体里面,好,我们再来试一试”
播放伴奏学生演唱(演唱2~3遍)
师:“你们真棒!下面我们进行分组演唱”
1按男、女: 男1 女2(男唱女拍节奏,可交换)
2按座位: ←1 →2(1唱2拍节奏,可交换)
3师生对唱:生1 师2(生唱师拍节奏)
4齐唱
(结束本课)
家乡的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思: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旨在让学生在介绍家乡,讲述故事,唱家乡的歌、剧,跳家乡的舞蹈,赞美家乡的过程中,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本课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这一过程,并在课前教给同学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家乡的路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碰铃响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家乡的路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阳光明媚的春天是幼儿贴近大自然最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家乡的油菜花遍地都是,这是一个绝好的活教材,故特意设计了这节活动,以便于使幼儿更好地走近大自然,更好地了解我们身边常见事物的奥秘。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幼儿了解菜籽油的来历,感知整个生产油的过程。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识事物能力及观察能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参观油菜花;参观生产菜籽油的车间。
2、影像资料、图片、成熟的菜籽种子、未放油的菜及放油的菜。
活动过程:
一、通过播放音像资料,结合看到的实物感知油菜花。
1、播放音像资料,让幼儿感知田野里油菜花的`美丽。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油菜花的颜色、形状,闻到的油菜花的味道,摸到的油菜花及未成熟种子的感觉。
3、师小结。
二、结合实物,认识成熟的油菜籽种子。
1、每小组发一碗油菜籽种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交流对油菜籽种子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怎样产菜籽油的好奇心。
三、了解生产菜油的整个过程。
1、结合自己到生产车间看到的,交流产菜油的过程。
2、播放音像资料,让幼儿充分感知生产油的全过程。
四、引导幼儿了解油的价值。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两盘菜,一盘是放油的菜,一盘是未放油的菜,请幼儿品尝。
2、交流放油的菜和未放油的菜在味道上有什么不同。
3、交流菜油的各个不同的价值。
活动延伸:
1、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芝麻种植区,参观生产香油车间。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观察之前,还应该利用图片,让幼儿更好、更快的去发现,用放大镜去发现油菜花那些细小的部分,这样不容易让幼儿去破坏油菜花原本的样子。还有观察完毕之后,幼儿们能积极的说出对油菜花的发现,其它幼儿都能安静倾听,别人的观察结果。这节课使我心喜的是幼儿们能融入到我的课堂中去,在课上积极的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也表现的非常好。
家乡的路教案篇5
一、揭示课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如果你的家乡在江南(出示媒体),那人们便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小桥、流水、人家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南一景——齐读课题(媒)
3、江南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媒)在大地母亲身上。水在桥下流,桥在水下连,人在小桥流水之间,那跃然纸上的便是令人神往的江南,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媒)
4、读好句子,比较“长、常”长—长久,长远,刻骨铭心,连绵不断。(师小结:如果延长语音,就能强调“长”字,如果加重语气,就能读好最字。)
二、感悟课文内容
(一)桥多(学习第1、2节)
1、家乡的桥又多又美,指板书——多到什么程度呢?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的桥多是因为小河多。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不但连接着——(一个……村庄),还连接着——(一户……人家),步行从桥上过,举个例子,如果——(提个……才怪哩!)小船从桥下过,打个比方,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相当于绕学校操场一周就有一座桥。怪不得外婆的故事——(足足……船)
2、家乡的桥这么多,怪不得作者要——(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美
过渡:家乡的桥不但多,而且还很美呢!
1、自读第4、5节,完成第一大题第一小题的填空。
2、作者写桥的造型美,用哪一个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3、引读:课文中一详一略介绍了两种桥,分别是——(过户桥和单拱桥)。对!过户桥简单到什么程度——(一块……连起来)。这就是简约美!作者详写的是——(最漂亮……石柱上)
4、练习说话:这句话再读两遍,用“我觉得单拱桥气派是因为()”的句式来说说。
5、读出这句句子的气派美。(两人读,男生读)注意:读出“雄赳赳”“缀”。
6、晚上的单拱桥又是一番滋味。女生读(夜里……家呢!)
7、老师的故乡也在江南,我最喜欢的就是桥洞及其倒影了!看看,像什么?(指媒体)——(一轮圆月)
8、(音乐)师读后生读: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
9、引读第三节: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感情朗读,师注意手势引导)
10、(师可与生一起读)桥身是静的,桥上的石狮是静的;而桥的倒影却在水波中荡漾,加上穿梭的小船,这一静一动,便使凝固的桥有了灵气,有了生命……
师:我们都陶醉了,难怪作者——(3、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名称美
1、家乡的小桥,不但造型美,名称也美极了!出示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永宁桥……
(1)(问省略了什么——其它桥的名称。请学生说说桥名)
(2)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师拍手),问从读中你了解了什么?
(桥多)
(3)师小结:是啊,用顿号连接并列词语的句式往往能说说事物多的特点。
(4)桥的名称多,名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指板书读,有的来源于——小组读出示的话,问有几个分句(三),用什么符号隔开?(分号)分好的用法:(媒体)老师在这了把千岁桥的名称来源也写进去了。千万注意的`是:改标点,句号改成分号。这是课后作业,根据永宁桥的资料,补写一句。
(5)分小组读好这一长句,一组读一个分号,读出句子的韵味。
(6)读王维的诗。
2、字体
家乡小桥桥名来源不一,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媒体)或篆或隶或楷或草,篆书刚劲雄健,隶书沉稳大方,楷书飘逸潇洒,草书狂野豪放,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几分情趣。
(1)出示媒体不同字体
(2)读好四个词语,句子。
(3)读媒体江南的桥与中国书法文化相衬相印,于是——桥不仅是沟通彼此的交通,骨子里似乎更传承了江南的文化。
(4)怪不得作者发出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作者对家乡的桥长相忆,不仅忆它的造型美,名称美,而且家乡的桥盛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
(1)完成填空2
(2)老师给大家一个词语:小憩
(3)这节也是采用分号的句式,大家分组读。音乐响起
(4)作了什么梦呢?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把梦补充完整,填空3
4、江南的桥在不同季节不同眼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美。(男女生读)19、自古到今,人们对24桥谈论不一,有人说它是虚构的,有人说确实存在,也有人认为,24本身是桥的名称。但无论怎样,说起江南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跟着老师,轻声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tiáo),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江南,桥为骨,水为肤,荡尽水乡万般柔情,怎不叫人热爱?怎不叫人神往?更何况江南是我的家乡……
师: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呢!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家乡的路教案5篇相关文章:
★ 亲情的路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