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编写教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案例和经验,以提供实践和案例分析的学习机会,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案备课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备课模板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能力目标:背诵全诗;
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难点:
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容易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今天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
(一)析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如《游子吟》)
3:内容:别东鲁诸公
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1、朗读诗歌:
学生齐读全诗
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
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雄浑有力)
思考:
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
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
③体会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连---横拔---掩倒----倾③神往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语调适合)
思考: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
②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
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①代第一段内容。②梦前、梦中、梦后③飞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理想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b:神奇:天马行空、日月同辉、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如麻——理想。梦后---失落。)
4、集体朗读第三段
点拨:“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梦后的诗人有何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
思考:
①你们是如何理解反映诗歌主旨的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长安是帝王之都,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感觉官场生活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浪漫与率直,还要寻找“安社稷、济苍生”理想。(有儒家风范道家风骨)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体现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三、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艺术探究(详见板书)
1、诗风浪漫想像丰富夸张大胆
2、借景抒情梦由、梦境为结尾抒情张本
3、虚实相生梦境的虚现实的实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练习
教案备课模板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用实例引导思考
1、老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下午放学时,告诉老师有人欺负他。老师说“知道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事后,家长、老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
(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二、拿子照自己
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己
(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己时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2)当老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交流
3、点拨
三、看录象激起兴趣
1、播放录象
2、学生阅读材料
3、学生讨论
四、揭短会
经受磨难学生自愿上台接受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
五、写感受
小结: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案备课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树立同学之间主动交往的意识,经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本事,使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也能尽快熟悉,消除陌生感。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随机应变本事。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本事
[活动难点]
帮忙学生掌握交往的方法、技巧。
[活动准备]
1、20包七彩糖。
2、40个写有词语的卡片。
3、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七彩糖
出示课题:“七彩糖”。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①参加游戏人数必须是双数;以40人为例,分成两组。
②每人发一张写有词语的卡片,在20人的小组里迅速找到手拿能与自我的词语组成短语的人,手拉手坐下,20个词语必须都组成10个最佳短语。比一比,两个小组哪个组用时最短。
③总结:最快小组,你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④组成短语的两个人就是自我的合作伙伴,即新朋友,两人手拉手坐在一齐,并读出自我组成的短语(考验默契),读完后,给每一对合作伙伴(新朋友)发一包七彩糖。
⑤回答问题,分享糖果。
红:最喜欢玩的游戏橙:最高兴的事
黄:最喜欢的水果绿:最喜欢的书
青:最难过得事蓝:最喜欢的动画片
紫:最难忘的一件事
与自我的新朋友交流完一个问题后,一齐品尝与问题相对应的'颜色的糖果。
二、小小搬运工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①运物品。物品有:一捆重约10斤的书、3个装满水的纸杯、一个空大可乐瓶、一只空的大箱子、两张塑料凳。
②分组。一齐品尝糖果的一对新朋友为一组。
③要求。把所有物品一次性运到对面10米处,再运回原地,搬运途中水不能打翻、漏出。
④总结。只要把3杯水倒进可乐瓶,再把书、可乐瓶、空杯子放进大箱子,两个人一齐抬起箱子,另一只手拿塑料凳就能顺利地按要求完成任务。
经过两个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必须的交往技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随机应变的本事、
教案备课模板篇4
中学舞蹈备课教案范文
?篇1:舞蹈教案】
芭蕾基训教案
教学内容:扶把练习
demis plies应用于脚上动作的一个法语名称,即“蹲”或“屈膝”。
教学目的:1.锻炼跟腱和肌肉的柔韧性,加强大腿的力量。2.锻炼后背的控制能力。
3.贯穿所有舞蹈动作的始终,是训练中重要的部分。 教学要求:1.半蹲时跟腱要完全绷紧(二位除外),全蹲时脚跟是被
动的直立的压脚跟,主动压下。
2.骨盆和上身保持垂直包括后背 3.重心要平均分配在两个脚尖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用肌肉发力,脚心放平,小脚趾紧抓地面,用
脚的内侧肌肉发力尾骨与地面保持垂直。教具准备:电脑、音箱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前旁后腿的耗压,肩腰胯的活动(二)上把 单一练习: 1.双手扶把一、二、五位练习,最后学习四位。
2.双手扶把一、二、五位连起来练习,每个位置只做三次,第四个八拍换另一个位置。
3.单手扶把一、二、四、五位单一练习。 组合: demis plies
单手扶把一位脚准备 5-8手从一位打开到七位
1-8一位 demis plie一次加手(小)2-8一位 demis plie一次加手(小)
3-8一位 grand plie一次加手(大) tendu到旁二位 4-8 5-8二位 demis plie一次加手(小)6-8二位 demis plie一次加手(小)
7-8二位 grand plie一次加手(大) tendu到前五位 8-8
五位、四位同上
5-8脚和手同时收到一位。
注:双手demis plies所取得音乐节奏必须可以给出纠正动作的时间。
芭蕾基训教案 教学内容:把上单腿蹲的训练
教学目的:fondus是扶把训练中第一个单腿做蹲的训练
1.主要训练腿的能力韧性(单腿)起落 2.后背的控制能力 3.锻炼整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要求 1.全力以赴保持外??
2.向外延伸时,应直接尽力延伸,脚趾尖和手的呼吸要一致 3.回来和伸出,两腿的动作要同时完成 4.强调手和头的配合 教学重点:双腿做到同时屈伸 教具准备:电脑,音箱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前旁后腿的耗压,肩腰胯的活动(二)上把
动作要领与要求:膝盖外开,出脚时向外延伸,动作要灌满节奏,主力腿和动力腿同时发力,注意提胯,后背保持直立。师示范动作: 1.双手扶把单一分解训练,将各方向单一训练逐渐连接 2.单手扶把各方向相连接做完成体45度。3.组合 battement fondues
单手扶把,五位脚准备 5-8 手从一位打开到七位 1-8 fondu出前一次(单腿蹲)
2-8 demi rond dejambe a terre 45度 到旁(小的画圈45度到旁)
3-8 fondu出旁一次(单腿蹲)
4-8 demi rond dejambe a terre 45度 到后(小的画圈45度到后)
5-8 fondu出后一次(单腿蹲)
6-8 demi rond dejambe a terre 45度 到后(小的画圈45度到旁)
7-8 fondu出旁一次(单腿蹲)
8-8 demi rond dejambe a terre 45度 到后(小的画圈45度到前)
5-8 battement soutenu(脚收回五位夹紧)手呼吸手一位 结束 注意:动力腿要稍快于主力腿,后背始终保持直立 藏 族
一.教学内容:
藏族弦子舞蹈开范儿课1.手形2.脚位3.手位4.体态5.动律 二.教学目的:
藏族弦子舞蹈开范儿课屈伸动律练习,屈伸动律组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舞蹈的屈伸动律,屈伸组合 四.教法和学法:
示范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教学媒体:
电脑、音箱 六.教学内容:
导入语“弦子藏语称为谐,起源于四川巴塘,流传整个藏区巴塘语称叶。谐的曲调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其舞蹈动律松弛柔美开朗。舞时参加人数不限 , 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 ,男领舞者拉着弦子 , 其他人随其后 , 时而向圈内聚拢 , 时而散开 , 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
(一).单一动作训练 1.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2.脚形:自然勾脚 3.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4.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5.基本体态:弓腰曲背,重心稍前倾
6.动律:膝部松弛有弹性,有规律的颤动与屈伸,并形成上身主动下身被动的,自上而下的,欲动先曲的特点。(二).组合训练 屈伸组合【篇2:舞蹈教案】
?掀起你的盖头来》舞蹈教学设计
主讲:潘赟胤
一、课题
新疆维吾尔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二、教学目标
a、认识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b、学会新疆维吾尔族舞的常用手型、手位、脚位 c、学会三步一踢、平摊手绕婉、猫洗脸等舞蹈动律
三、教学重点
1、新疆维吾尔族舞的常用手型、手位、脚位 2、三步一踢、平摊手绕婉、猫洗脸等舞蹈动律
四、教学难点
1、新疆维吾尔族舞的“挺而不僵的体态,颤而不窜的动律,多附点的节奏”的舞蹈特点 2、旋转的技巧掌握 3、颈横移的灵活度
五、课堂类型:综合课
六、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法
七、教学用具:学校舞蹈教室、自备舞蹈鞋、舞裤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本功技巧练习
1、5分钟侧手翻练习 2、5分钟大跳练习
3、15分钟把上压腿、踢腿练习
4、5分钟把上协调度练习。例如:把上压肩、开肩、吊臂、控胸腰等
剩余时间复习上节所学
第二课时
舞蹈教学
1、基本动作
(1)基本手位:平摊手绕婉、提裙位、脱帽位、猫洗脸、托頟位、顺风旗位
(2)基本舞步:自由步、三步一踢、跺横移
(3)组合动作顺序:(注:每学习2—4个八拍的动作,跟节奏练习1—2遍)
准备动作:面向1点,脚自然位垂手准备
①双手旁斜下位绕婉至提裙位,眼视1点
②双脚自由步立脚掌向前行进,眼视1点
③平摊手绕婉至脱帽位,双脚点步
④双脚跺横移 双手托按手位 左右交替前进
⑤
双手平摊手绕婉,双脚三步一踢左右交替转身向后走 ⑥颤步摊手,反方向摊手立胸
⑦双脚自由步向前,双手自下向上至双托手位,双脚颤步双手猫洗脸两次
⑧双脚交错踏步向前配合双手托頟位和顺风旗位 2、综合训练
(1)教师给时间自由练习
(2)跟音乐节奏练习 3、课堂总结
(1)所学的舞蹈类型和名称
(2)需注意的事项:
a、强调保持新疆维吾尔族舞立腰拔背的体态特点 b、三步一踢时,主力腿膝盖要有弹性,颤的动律贯穿其中 c、造型要有停顿,做到动作撒的开,停得住
d、突出音乐“多附点”的特点,在动作节奏的处理中表现出来 4、布置作业
课下多跟节奏练习,达到熟练。下节课例行检查。
?篇3:中学舞蹈队训练教案】
中学舞蹈队训练教案
第3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勾绷脚 训练 课时安排
5对舞蹈最重要的勾绷脚进行集中、系统练习。
指导思想:让学生明确勾绷脚的含义,以及要领,清楚勾脚与绷脚的区别。组织形式:集中进行,老师分别指导。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强调训练的相关要求;
三、训练内容;(1)提问:学过舞蹈基本功的同学说说什么是勾绷脚,并且示范;(2)老师解释什么是勾绷脚,明确区别勾与绷之间的差别,防止学生 混淆;(3)勾脚训练;(4)绷脚训练;
(5)勾绷脚结合;(6)听音乐做勾绷脚组合。四、放松总结
第4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古典手位训练 课时安排 5
通过古典手位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圆”的动 作特征和审美感觉。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通过手随眼动的手位练习,训练学生的协调性。组织形式:分组进行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老师示范完整的手位组合;(2)左、右手
分别从上下左右画弧线;(3)在准确掌握左、右手画弧线的基础上,加上眼睛的练习;(4)头、手、眼睛同时配合;(5)完整的手位组合;(6)听音乐分组练习。
三.放松总结
第 5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压腿练习课时安排
5通过压腿,训练学生的柔韧度。
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 进行基本压腿练习,使学生掌握压腿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 的整体柔韧性。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腰力的灵活运用。组织形式:分组进行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老师整体示范压腿组合;(2)理解压腿的含义,区别正、旁、后压腿;(3)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正、旁、后压腿;(4)看视频,并模仿;(5)分组进行。
三、放松总结
第 6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下腰练习课时安排 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加强对腰力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柔性度。动作要领: 腰力、腿力、手力相互配合。组织形式:老师一一辅导练习。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了解下腰的基本要领;(2)在老师的支撑帮忙下,进行一一下腰练习,强调腰力、腿力及手力 的相互配合;(3)学生相互帮忙练习;(4)利用把杆自己练习。
三、放松总结
第7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踢腿 课时安排
5提高学生腿以及腰的柔韧性。
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踢腿组合,整体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动作要领:头、腰、腿之间的相互配合。组织形式:集体练习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讲解踢腿的要领;(2)双手扶把杆,小八字站立练习;(3)膝盖绷直,头抬起向前平视,练习正踢腿;(4)相同的原理,练习后踢腿,强调踢的时候切记身体前倾;(5)正、后踢腿结合。
三、放松总结
第 8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学习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课时安排 5 掌握基本的蒙古舞蹈动作,理解蒙古舞蹈动作的要领。
训练过程: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基本掌握蒙古舞蹈动作。组织形式:集中练习,个别辅导。教法:(1)手腕动作: 手腕上翻、下压练习;(2)肩部动作: 左右肩分别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推动;(3)踮脚动作: 左右脚分别向前跨一步并且踮起,踮起时脚步坚定有力;(4)甩肩动作: 在掌握肩部动作的基础上,左右肩快速的分别向前后甩动。(5)复习放松组合。
第9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地面组合 课时安排
5通过地面组合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欣赏地面组合相关视频;(2)练习“趴青蛙”,身体趴在地面,双手张开贴住地面,模仿青蛙,双脚背紧贴;(3)“马踏飞燕”练习,身体趴在地面,双手向后抓住双脚,以腰作为 支点,尽量“飞”得最高;(4)跟着视频,整体练习地面组合动作。
三、放松总结
第10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轻松组合 课时安排
5学生在舞蹈练习中体验放松、愉悦。
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轻松组合,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感受愉悦、轻松。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全身心放松。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伸展动作练习;(2)抖动动作练习;(3)扭胯动作练习;(4)跳跃练习;(5)抬腿练习;(6)弯腰动作练习;(7)老师喊拍,学生整体做轻松组合。
三、放松总结
第11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视频欣赏 课时安排5
通过对舞蹈视频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指导思想:欣赏不同情绪的舞蹈视频,培养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组织形式:集中训练 教 法:(1)欣赏舞蹈《苗家早晨》 ;(2)欣赏舞蹈《小松林》 ;(3)舞蹈视频欣赏《蹦恰恰》 ;(4)欣赏视频《我是小兵》 ;(5)视频欣赏《妈妈,你在哪儿》。
第 12 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表现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5
通过老师示范,视频模仿,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动作要领:针对不同情绪的
教案备课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积累一定的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积累一定的识字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在本课中出现的风景名胜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课件(的风景名胜),配乐解说。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迷人的风景名胜在什么地方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引入新课:是呀,我们的祖国如此美丽,我们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其实,祖国的风景名胜还不止这些。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再做一些了解吧。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圈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认读词语卡片,带音节拼读。
(2)用多种方法认读字词,指名读,互相评议、正音。
3、探究学习。
师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的?(激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学到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4、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生字,真能干!下面请你们试着读通顺课文。
5、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抽生读,相互评议。
2、师:读了这一课,你有些什么想法呢?那怎样才能表达出你的自豪、你对祖国的热爱?再试着读一读。
3、再抽生读,评议,指导,老师根据情况适时范读。
4、全班齐读,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如以问答形式接读等。
5、考考你:出示相关的影像资料或图片,学生自由读出相关的句子。请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练习
“祖国的'风景名胜数不尽”,你还知道哪些呢?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资料,教师适时做一些补充,师生资源共享,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写字练习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提醒同学们难写字的笔画笔顺,老师适时参与。
2、生字描红,让学生感知笔画的位置及间架结构,再比照着写三个。
3、四人小组交流评议。
4、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教案备课模板篇6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内容:201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验算和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4+3=7(个)3+4=4+3
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
二、探究新知。
1、加法交换律 (1)、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2)、同学们仔细观察列举出的等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自由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以上等式反映的规律。(指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
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组织学生汇报,得出a+b=b+a)(4)、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的验算和数的分成)
2、乘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乘法,并自觉形成关于乘法一样有交换律的新猜想。(2).学生举例进行研究。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3).交流: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
3、自学课本50页,并让学生交流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4.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课本51页练一练第4题)
三、巩固练习。
(一)、课本51页练一练
1、2、3
(二)、判断
2+3=1+4应用了加法交换律。3×4=2×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比比谁算得快!
25+49+75
60+58+40
50×18×2
40×12×5 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例子
乘法交换律例子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xa
(在加法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在乘法里,交换乘数的位置,和不变)
积不变)
教案备课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