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教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冬天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冬天教案篇1
教学准备:
(一)环境创设:在教室中布置有关新年的墙饰
(二)知识准备:学习歌曲新年好
(三)物质准备:已经剪好的没有装饰的彩色卡纸、在教室周围的桌子上摆上贺卡等、在墙上悬挂吊挂式贺卡、剪刀、胶水、旧图书、彩绳、铃铛等
(四)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新年好》音乐中孩子进入活动室,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愉快的音乐使孩子明白此次活动与过年有关。这时候教师引出课题“新年就要到了,人们会互相赠送贺年卡迎接这个节日。”
(二)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贺卡,探究制作方法并进行操作。
1、欣赏贺年卡 “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漂亮的贺卡,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贺卡,然后做到椅子上欣赏欣赏。”将成品贺卡和没有任何装饰的贺卡放在一起,幼儿在挑选过程中自然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便于下一环节的进行。
2、观察比较贺卡的不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①老师手里的贺卡也很漂亮,你们为什么不选它,它和你们的贺卡有什么不同?(没有装饰,没有完成) ②引导幼儿交流贺卡的制作方法“仔细看看你手里的贺卡怎样做成的?” 这一环节满足幼儿说的欲望,体现操作在先、学习在后的现代教育理念。
a 镂空式贺卡 注意镂空处贴上图片
b 音乐贺卡 里面有带音乐的芯片、电池,打开有电了响,关上没电了就不响。芯片市面上买不到,所以自己不能做。
c 吊挂式贺卡 里面有一根线,两面对准粘贴,下面系上铃铛。
d 立体式贺卡 用剪刀剪直线→折→推进去→粘上图片 以上四种贺卡孩子们手中都有,镂空式贺卡和吊挂式贺卡的制作最为简单请个别孩子讲述一下,音乐贺卡芯片市面上买不到也只是说明一下,立体式贺卡的制作相对复杂一些所以邀请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具体操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改变教室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变为互动互学的方法,也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e 电子贺卡 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所不熟悉的电子贺卡。有动画有声音是电脑制作的,就是电子贺卡。同时提问“贺卡上写的'什么?”幼儿在看到文字的同时,也是示范书写的文字的方式,能够让幼儿自己比着写下简单的祝福话语。
(三)请幼儿自制贺卡
请小朋友把手里的贺卡放回原处,选一种没有任何装饰的彩卡进行制作。
①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可以从旧图书上剪下漂亮的图片,可以用彩笔画上图案。 评改:在这里教师主要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贺卡,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比如制作立体式贺卡的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开折式彩卡,制作镂空式贺卡的幼儿可以直接进行装饰,选择吊挂式的幼儿可以选择各种形状的小卡片、绳、铃铛等来制作。
②做完的摆在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去看看谁做的贺卡最漂亮。 ③活动中教师作为合作者,帮助幼儿写上祝福的话语。
(四)展示作品
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摆在桌子上,挂在墙壁上互相欣赏时,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你喜欢哪张贺卡?你讲讲这张贺卡是哪种类型的?要送给谁?”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贺卡的理解。 写了什么祝福的话?” 小结: 唱着欢快的《新年好》把贺卡带回去。
反思:
制作贺卡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拉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友情。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自己来进行创作,大大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在认识各种贺卡的基础上,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大胆装扮。让他们自己来剪一剪,画一画,同时还认识到绘画不单单只是用油画棒,还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在以后的美术区角活动中,我们还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让幼儿来尝试不同的作画形式。
冬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发现并感悟济南冬天的美。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学生回答:秋)不错,那么我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啊(四个,春夏秋冬),很好,为了让大家更能深刻的体会大自然的四个季节,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放映春夏秋冬四季的照片)这些照片漂亮吗?(漂亮)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啊?(学生举手发言)
不错,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老舍先生曾经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他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二、解题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著有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等。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老舍先生关于《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吧。
三、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音频播放:
(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2、注音释义:
?注音】
镶(xiāng)
响晴(xiǎng qíng)
温晴(wēn qíng)
安适(ān shì)
肌肤(jī fū)
秀气(xiù qi)
绿萍(lù píng)
水藻(shuǐ zǎo)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qīng)
空灵(kòng líng)
水墨画(shuǐ mò huà)
蓝汪汪(lán wāng wāng)
?释义】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舒适.
肌肤:皮肤.
秀气:文雅;斯文.
绿萍:一种植物.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
贮蓄:积;存.
澄清:水清澈明净.
空灵:灵活而捉摸不透.
水墨画:用墨汁画的画.
蓝汪汪:形容很蓝.
3、学生朗读
让同学们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挑选几位同学给大家做个示范,分别朗读文章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
五、疏通文意,赏析全文
1、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2、板书: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4、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复习生字词的作业,大家有没有好好复习啊?好了,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来黑板上听写。)
复习旧课生字词,让学生加强对字词的学习。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质疑探究:
(1)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明确】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明确】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文中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明确】
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5)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
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讨论归纳: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
①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
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三、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然后大家一起来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画出来:
修辞运用之美
俯瞰仰视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景物映衬之美
?明确】
1、修辞运用之美:
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
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
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
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
2、俯瞰仰视之美:
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
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动静结合之美:
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4、景物映衬之美:
(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教师解读: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题。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家乡的美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冬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2、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幼儿同情心及爱心。
3、尝试用自己的行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有表情的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活动准备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运用问题,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每年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在除夕夜里没有回家,她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2、整体欣赏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3、分段欣赏,通过问题感受并理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3)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请幼儿想一想你如果遇到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5、情境游戏,加深理解。
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尝试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6、结束活动: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7、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设计背景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童话故事题材作品由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于是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选择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内容简单。描写细腻,情感丰富的童话作为欣赏教材。
冬天教案篇4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济南
第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目标导学二:品味用词之美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目标导学三:领会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目标导学四:写法探究运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300字。
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山绕老城似摇篮雪染小山如少女雪卧城外似名画清亮蓝汪汪如水晶
――→山水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可取之处,本教学设计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如体会优美的语句,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济南的“温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则,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终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不足之处,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
冬天教案篇5
随着冬季的到来,幼儿逐渐感受到了肌肤的寒冷,从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冷。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的大树飘落了许多树叶;绿绿的草地变黄了;地上结冰了;早上出门,爸爸妈妈都要给自己带上帽子、手套、口罩,系上围巾,还要穿上厚厚的羽绒衫。在孩子们自身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主题“冬天来了”也随之悄悄应运而生。让我们满怀欣喜迎接冬天,并把它作为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机会吧!
一、内容与要求:
1、初步感知冬季明显的季节特征,愿意参加暖和身体的活动。
2、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知道自己过了年长大一岁了,变得更能干了。
3、通过各种活动,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4、鼓励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并试着遵守游戏规则。
二、主题环境的.创设:
(一)提供一些活动器具,鼓励幼儿去室外活动、游戏。
(二)去小区看一看冬天里人们的各种活动,利用幼儿园这学期提供的韦你软件《冬天来了》《过新年》开展活动。
(三)墙面环境一:
“冬天里暖宝贝”(亲子收集保暖用品)。
小画廊“冬天来了”。
雪花伞。
张贴“冬天里不怕冷的人”照片。
墙面环境二:
墙面布置幼儿从小到达成长变化的照片,使幼儿清晰地看到人的成长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大小的事物,比较,感受大小的相对性。
与家庭密切配合,鼓励幼儿自己吃饭,走路,收拾玩具,穿衣叠被等,培养幼儿的生活独立能力。
在主题墙面上布置一幅妈妈的照片,题为“我给妈妈送甜蜜”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宝宝长大了,会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的愿望。
娃娃家增添角色扮演的内容,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扮演成人角色,满足其模仿成人活动的需要。
(四)区角环境:
共同生活:
提供冬天的服饰,为娃娃、小动物们改变衣着。
给小兔、小猫穿毛衣(绕毛线)
放入一些现成的或自制的成人用品,如帽子,眼镜,领带,围巾等,满足幼儿扮演成人的愿望。
点心吧:在自助点心屋中,利用立体的环境,大块面的环境,制作成立体的“点心吧”的环境,在环境中引发幼儿自主选用饼干,自助点心的愿望。
表达表现:
小画廊“冬天来了”
提供各类有关冬季特征的图书。
提供冬季特征的贴绒小图片,供幼儿贴贴说说。
提供一些能明显看到长大变化的,并易于养育的植物,小动物。如:葱,蒜,小兔子等。
探索世界:
提供冬天的保暖用品,供幼儿观察比较。
不同大小,种类的画笔。
提供放大镜及羽毛,树叶,花生等小物品,供幼儿观察,感受物体由小变大。
分类放置纽扣,回形针,贝壳等小东西,供幼儿排序。套筒:让幼儿从小到大排列或按序套合。拼摆小动物卡片等。
(五)家园共育:
多带孩子到阳光下活动。
选个易结冰的日子,家长和孩子一起拿一个容器盛上水放置室外,第二天结冰后一起来玩一玩。
鼓励孩子天冷也要坚持上幼儿园,天气好时坚持户外锻炼
提供护手霜等,切实做好防寒防燥工作。
孩子穿戴过多会活动不便,过少则会着凉,请家长根据孩子体质,合理调整着装,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亲子收集保暖用品。
在家中尽量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使他体验“我长大了,我真行”等感受。能看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包办代替,应给予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大”和“小”的事物以及由小变大的事物,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气球吹大,虾片膨胀地过程。
冬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镶边宽敞卧水藻贮蓄慈善
2.学习作者运用精确词语和精当手法描绘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3.结合领略课文的自然风光美,进行热爱扑克、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反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点拨。
2.多媒体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在调动各种官能感受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品味。
3.导读法。地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几个能引发学生举、有助于课文理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年周而复始。春天的生机与稚嫩,夏天的茁壮与炎热,秋天的丰硕与肃杀,冬天的蕴藉与冷酷,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特性展示于人们面前,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感慨。古今 文人墨客面对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态更是浮想联翩,感慨万端,这便有了无数咏叹四季的诗文名篇。
阅读这些诗文不仅能领略到各地四季的自然风光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美,体悟出某种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解题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篇幅虽短,却是现代散文的精品。文章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客观描摹上,而是把所写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课题《济南的冬天》,从结构是看是偏正短语,“济南的”对“冬天”作了限制。作者见过那么多地方的冬天。
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就能解开这个谜。
老舍先生是值 得尊敬的人民艺术家。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一生创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他于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饱尝了异国生活的.辛酸,1930年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
山东大学教授。他在异国生活了五年,回国后异常兴奋,印象鲜明,写下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归来游子的满怀喜悦和对祖国母亲的由衷热爱,课文就节选于此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不看课文,全神贯注地听,听完后朗读,朗读后默读。默读时要求:除理解“教学目的1”中的词语外,还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响晴、毒、响亮、摇篮;说明课文第二、三、五自然段首句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
响晴:天空无云,非常晴朗。
毒:日光极强烈,晒得人难受。
响亮:这里不是写歌声,而是形容热带天气的晴朗。
摇篮:可以摇动的婴儿的卧具。这里用来比喻济南周围的小山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段首句是过渡句,由上段总写济南的天气转入描写济南的山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第三段首句是该段的总领句,一个“最”字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可爱;第五段“那水呢”,一个“那”字既使上下段文气贯通,又指明这正是继上段的写“山”来“水”。这几段的首句不仅从结构上展示了作者思路,又标识出各段所描写的对象。
(2)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已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这是阅读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顺序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提示:课文先写对济南天气的总印象,然后写济南的山水,最后又总写济南全城在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第一段作者以亲身感受通过三个对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和温暧。第二开始写济南冬天独有的山光水色。在具体写山水之前,先交代其地理环境,
用比较手法烘托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暖和和安适”的“理想 境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慈善”。下面紧扣这一特点,用二、三、四段共三段文字写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着的山、济南城外的远山,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清丽淡雅水墨画。
第王段写济南冬天的水:碧绿温情、澄清,与蓝天融成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最后一笔双宕开去写整个泉城鲜明美丽的景色,全文前后紧密衔接,自然推进,层次清晰。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上面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也领略了济南冬天的独有景色,已经进入了课文阅读的门径,下面还要登堂入室进一步具体研读。请同学们找出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并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济南冬天景物特征的?
提示:第一段用耻对比手法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没有风声、响晴、温暖,并用这在北平是“奇迹”,在伦敦是“怪事”加以突出。以下几段运用了贴切精当的比拟手法,对济南冬天山水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写得形神兼备。
把小山环绕的济南比作一个“小摇篮”,把小山拟成“看护者”,写出济南这块宝地的理想的地理环境,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慈善”。把小雪覆盖下的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衣动处“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多么美丽动人。
还有写夕阳斜射下薄雪的色彩,用了少女“害羞”的神态和“粉红”的面容;把水天一色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所有这些贴切的比拟精心描绘出济南冬天的多彩多姿、慈善温情。
(2)下请同学们再一步阅读,看作者在这色彩鲜明美丽运动人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篇课文乍一看是着力描写景物,细心品读就会发现作者已把所写景物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亲切感受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这就是作者把济南冬天写得如此鲜活动人的原因所在。那济南冬天的慈善温情的天气,那孕育着盎然春意的山山水水,
无一处不洋溢着一个在异国生活了五年饱尝艰辛的游子归来后无比兴奋喜悦之情和对祖国母亲的由衷热爱。这样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于所写的景物之中,使笔下的自然景物成为自己生命和感情的一部分。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借助这充满主观感情色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用心灵去感受体味作者渗透其中的那份深切的情感。
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或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
3、欣赏品味。
以上我们对课文进行了诵读感受和研习品味,同学们再看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并对该段进一步欣赏品味。
估计学生选二、三、五段的多,下面对这三段分别品赏。
第二段:这段写济南城周围的小山以点出济南这块宝地的地理环境。作者先读者一齐想:这有山有水的老城是不是个“理想境界”?接着对济南进行人格化描写,一“晒”、“一醒”,更烘托出环境的温暖舒适;又用一个“小摇篮”作比喻,加上“看护者”这一温存抚慰的形象比拟,更从济南人冬天面上“笑”的情态,把一个“慈善”的济南的冬天写得亲切动人。
第三段:北国冬天常常是朔风紧,大雪飞,冷酷肃杀,济南的冬天在雪后却是最妙的。作者抓住小雪覆盖下济南的小山,山上、山尖、山坡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精笔细描。矮松的苍翠与薄雪的洁白相映生色,银白的雪与蔚蓝的天辉映生趣。小雪的覆盖“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衣动处现出“更美的山的肌肤”。既有静态,又有动感。更妙的是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小女,“粉色”的面容,“害羞”的情态,形神皆现,美妙极了。
第五段:有山有水才有灵气。济南既有山又有水。这段写了济南冬天的水北中国冬天的水大多结为寒冰,可济南冬天的水呢,“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一个转折句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的独有温情。这里冬天的水啊,绿得精神,绿得多情。
由于这水充满生机和乡情,为了垂柳能个影儿,“也不忍冻上”。这人格化的写法,使济南冬天的水充满亲切的人情味。至此作者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写济南碧绿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并且宕开笔去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织成了一幅天光水色、玲珑剔透的水晶图。
在欣赏品味老舍笔下济南冬天山光水影、空灵澄澈的美景的时候,举出泉城断流、城市污染的一些材料,两相对比,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环境的教育。
4.课堂训练。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品读课文第三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背诵这段课文。
5.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阅读分析,对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贴切手法加以描写中融入深切感情的写法有了一些领会。通过课文我们领略了20世纪30年代初济南冬天的独有景色,天气的温暖慈善,
山水的明丽淡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遗憾的是这种美丽景色今天已难以看到了我们应当认识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历史课题。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努力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冬天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
★ 冬天趣事作文5篇